回到古代做皇帝_第五十章:金榜題名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陸承啟也不覺得意,引經據典實在無聊之極,如果事事都有典範,那裡來的創新?不拘末節的陸承啟當即說道:“既然諸卿皆以此篇第一,朕亦不能亂改之。便遵循諸卿判定,就此發榜罷!”說罷,蓋上傳國玉璽,便讓人出去張榜了。

同來舉子,迎客樓裡的客人皆道賀:“恭喜啊,一朝鯉越龍門!”

都說窮文富武,實在不然也。若家道不富,想出貴子,除非天賦,不然真的很難的。以是普通讀書人家道都很敷裕,不缺錢。如若不然,付出不出請蒙學先生,到私塾就學的財帛。窮文富武說的是近當代的事情,也就是野史上的清朝末年到民國年間纔有的。

蘇軾現在也飲了很多,酒意有些上湧,正待吟詩誦詞之時,街上金鑼連敲十八下,蘇軾被這一打斷,愣了一番。同桌舉子驚呼:“放榜了!子瞻,看榜去罷,彆吟詩誦詞了!”

三日春闈,對考生,對陸承啟來講,都是一個煎熬。但這又是一個不得不走的情勢,國度取士,必必要有端方,而這個端方,就是通過一係列的科舉測驗。

十餘今後,顛末天燈夜戰,近百人閱卷的辛苦,終究挑出了近兩百張卷子,送去給陸承啟點這科省試省元。如果在野史上的明朝,省試第一應稱為會元。大順朝對應汗青上的宋朝,所用稱呼,大多合適宋朝定名體例。

同來的坪山書院舉子,亦有人高中,也有人不中。當晚,中與不中者皆徹夜同歡。當時離殿試另有兩日,再做籌辦也還是來得及的,畢竟殿試隻要一日,不比省試。

那人大聲說道:“恭喜蘇軾蘇老爺高中省試省元,很快便有禮部官員前來,小人抄了巷子,前來報訊。”

現在正在迎客樓喝酒散心的蘇軾,正在和書院朋友談天說地,統統人都不肯提及此次春闈。畢竟此次春闈締造了很多項第一,比如第一次采取糊名軌製,第一次采取第三人謄抄,第一次三個考官共同閱卷,還需顛末主考覈閱……更加首要的是,算學也進入了科舉測驗。內裡有甚麼黑幕,實在讓人有點摸不著腦筋。

“子瞻,吾等就曉得你乃當代文豪,果不其然!”

而間隔春闈開考,此時已經疇昔二十天了。插手春闈的士子們都等得有點不耐煩了,以往春闈不到旬日便已張榜,卻不料這一科隔了這麼久,還是冇有任何動靜。再加上禮部防備森嚴,經常有監察士、禁軍巡查,平凡人不得靠近,更是平增了此次春闈的奧秘氛圍。

陸承啟笑了笑,並冇有說話。他是看過這個軼事的,曉得蘇軾在文中所說堯與皋陶一例,是假造出來利用試官的。實在真正的出處,是《禮記・文王世子》,是周公的事例,蘇軾臨考時誤記為堯的事了。

蘇軾一時候轉不過彎來,好半晌才呐呐地說道:“我中了省元?”

殿試是由天子出題,首要考的是時勢策論,隻要略微答得比較超卓,進士甲科便跑不掉了。不過,亦不能粗心失荊州,不然落到進士乙科倒數,臉麵上也欠都雅,畢竟蘇軾乃省元啊!做第一的壓力,蘇軾現在感遭到了……

馮承平一愣,他怕這是陸承啟在摸索他是否收了錢。六合知己,他馮承平固然貪財好色,但關乎本身小命的事情,他那裡敢收錢弄虛作假?他謹慎翼翼地說道:“啟稟陛下,臣覺得,當以眉州舉子蘇軾這篇第一。此文清爽蕭灑,說理透辟,佈局鬆散,文辭簡練而夷易曉暢,一改以往浮靡晦澀之風,平心而論,當得第一。但文中堯與皋陶一例,臣不知出處,想是蘇舉人大才,臣所不及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