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帝_第一百七十八章:拍板定案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但陸承啟並不想讓王韶再次出戰,他現在正在皇家軍校學習著,他的練兵思惟還不能和陸承啟的同一起來,天然不能等閒動用這個名將胚子。(未完待續。)

如果不是徐崇光得了實際好處,恐怕他也是不附和出兵剿匪的。陸承啟天然是對這些官員的心中彎彎道道有一些體味,忍痛割出一些好處,纔算是皋牢住徐崇光,以及他部下的那些官員。

嚴華此言,直接擊中大順兵丁的軟肋之上。如果不是陸承啟一力要求嚴格練習禁軍,現在或許連禁軍都不堪重用!野史上,北宋的滅亡不就是如此嗎?北宋的所謂“天下精銳”的禁軍,號稱八十萬人,卻因為異化了太多老弱病殘,加上冗兵的弊政,禁軍冇有了一絲戰役力。再共同宋徽宗、宋欽宗的決策失誤,該反擊的時候不反擊,被金人直接滅了北宋,擄走二帝、嬪妃、朝臣三千多人!靖康恥,不能忘啊!

可這已經是太祖文宗時候的事情了。現在的禁軍,隻要有點乾係,都能出來。陸承啟鼎新禁軍征兵前提以後,才又算是規複了文宗期間的嚴苛。同時淘汰了老弱病殘。整支禁軍的風采為之一變。

大順現在除了邊軍長年戰役,還儲存有戰役力以外,很多禁軍也是冇見過血的新兵蛋子。廂軍更不消說了,就相稱於後代的民兵。他們實在就是在吃餉,乾活那是不成能的。前幾次派他們去剿匪,還冇走到剿匪之處,賊寇早就做鳥飛獸散了。他們吃了一屁股灰,連賊寇的麵都見不到。如此幾次,賊寇都不怕這些軟腳蝦了,乃至還敢和廂軍交兵一番,常常百多人殺得千餘人的廂軍大敗而歸。被嚇破膽的廂軍。就算接到甚麼剿匪勒令,也果斷不出戰了。就算出戰,也是緊守大營,那裡是來剿匪的,明顯是怕那些賊寇到了骨子裡!

嚴華義正言辭地說道:“賊寇禍國害民,若不儘早除之,待失勢大,想要剿除,破鈔恐怕更是甚巨!有道是,防微杜漸,且不聞千裡之堤,毀於蟻穴?賊寇現在雖不成氣候,如果成了氣候,刻苦的還是大順的百姓啊!陛下,臣懇請陛下為了大順百姓,出兵剿匪,不能聽任他們坐大!”

陸承啟一時候想的倒是很多,可惜文武百官不該承了。右諫議大夫錢宗方本來不想踏入這趟渾水,但嚴華如此大膽的建言,讓他膽戰心驚。身為諫議大夫,他有任務提示陸承啟如何施政,當即辯駁道:“嚴大人此言,臣不敢苟同!禁軍乃是拱衛京畿之師,如冒然調離京兆府,恐生禍害啊!陛下,此舉不成行!廂軍不堪大用,大可征募強兵,禁軍出京,此舉過分冒險,絕對不成行!”

同時陸承啟拔除了存在百年之久的強征兵製,改成募兵製。並做出規定,家中獨子不能參軍。因為軍餉的極大進步,刺激了很多貧苦青年前來當兵,在新式練兵法的練習下,纔算垂垂有了強軍的模樣。

而嚴華剛想說話,龍圖待製餘融出列說道:“錢大人此言差矣,先前若不是陛下讓萬餘禁軍聲援幽州,又如何立下不世功勞?禁軍之強,諸卿有目共睹。廂軍腐敗,亦是眾所周知之事。如僅派兩萬禁軍剿匪,臣覺得還是可行的。且以禁軍之威,賊寇定當望風而逃。”

朝堂下一片寥寂,無人再提出甚麼反對定見。嚴華見狀,趕緊再增加了一把火,說道:“天下匪患不斷,百姓牢騷甚多。臣接閱之下,憂憤填膺,當食不能下嚥。我大順朝百年來,列聖深仁厚澤,瀰漫寰區。福建路、淮南路、兩浙及山東路匪患,滋蔓十六七年。茲逆賊如此鴟張,人神共憤。市恩則有賞無罰,軍紀不立,國法已墮。將不畏法而畏賊,兵不畏法而畏戰。將帥每以調兵益餉為諉延之計,營員即以奉令慎重為自便之私,粉飾彌縫,貽誤至於本日,生民塗炭。臣宵旰殷憂,但聞此事,莫不痛心疾首。急思殄此賊氛,苟稍有所見,何敢沉默不言?我廂軍兵勇稀有萬之多,卻糜帑不下千萬,而未能損賊毫毛,仍縱賊如入無人之境。如此廂軍,哪堪大用?唯今之計,陛下且令禁軍替代廂軍,前去剿匪,或能一舉建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