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當帝王_第291章 武昌和宜昌光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大冶及即明天的湖北鹹寧一帶,離九江不過三百裡,隻兩天兵鋒便低達大業冶城外。

互有傷亡以後,丁魁帶著兩萬多人走宜昌投奔四川的張獻忠去了,而趙進帶領了一萬多人馬出武昌走襄陽,投奔陝西的李自成去了。

這幾個處所能夠說是左良玉的計謀大火線,未思進先思退,左良玉考慮的很全麵,不管他的權勢再大,以一侯之力跟一國之力相對抗,不能不考慮退路。

至此,三十多萬漢奸和一萬韃子全軍淹冇。

賀宣嬌也不管眾目睽睽了,撲到朱由崧的懷裡嗔道:“陛下,您下次可不能這麼玩了,嚇死奴家了。”

朱由崧派人一體味笑了。

左良玉病死九江今後,這些處所的幾萬兵將,當然也服從少帥左夢庚的,也紛繁剃髮換衣,當了漢奸。

最後兩種定見不能同一,相互誰也不平誰,又在武昌城產生了火拚,總兵官丁魁和總兵官趙進各帶一支人馬大殺一場。

是以,這一起上每天都當逃兵的,人馬越往前走步隊越短。等他們達到大冶城的時候,就剩下六萬來人了。

此次救兵共來了不敷七萬人馬。這六萬多人是在幾個月前左良玉起兵造反時留下來的看家力量,有駐守武昌的,駐守荊門的,另有荊州大,當陽的,宜昌的。

兩位總兵官內心冇底兒,部下這幾萬兵馬內心更發毛。左良玉病死九江,左夢庚和兩位清廷的王爺連吃敗仗的動靜不脛而走,現在他們全都曉得了。

朱由崧輕拍其肩,笑著點了點頭……

傳聞朝廷最多的時候,人馬也不過十萬,這仗是如何打的!

他們不敢扔了槍械跪地請降,因為那樣也保不住他們的狗命,因為有人親目睹過,很多人棄械投降了,但朱由崧下旨全數把他們斬殺,不準投降。不是朱由崧容不得俘虜,朱由崧申明顯白,殺的不是俘虜,而是漢奸,說白了這都是他們跟著左夢庚剃髮換衣惹的禍。

但當他們要兵出大冶城開往九江的時候,凶信再次傳來,九江失守,近十萬清軍全軍淹冇,他們的少帥做左夢庚和兩位清廷的親王全數戰死。

袁繼鹹、何騰蛟和堵胤錫等忙著寫安民的榜文,寫好以後命軍兵在大街上張貼,劉肇基帶著禦營護駕和鄭大木、李全等在朱由崧的帳外護駕歇兵。

然後朱由崧親統七萬雄師當即開往大冶城。

而此時的大冶城竟成了空城一座。

左良玉臨起兵造反前這幾個處所留下的人馬將近十萬,但左良玉身後跟著左夢庚投降清軍成漢奸的隻要八萬餘人。

但就這5萬人馬軍心還不齊,有主張投降張獻忠的,有主張投降李自成的,就是冇有人主張投降韃子和大明朝的,因為這兩條路都不能保命。

成果朱由崧兵不血刃便領受了大冶、武昌、荊州、荊門、宜昌等泛博地區。

(PS:明天早晨臨時有事,這一章更晚了,隻好對大師說抱愧了,請多多諒解,感謝!)

兩位總兵官更加惶恐不安了,因為他們得報了,朝廷的兵馬已經到了大冶城,離他們隻要一百多裡了。

對於每天都有逃兵的事,兩位總兵官也冇體例,也顧不過來,因為要趕疇昔解九江之危,十萬孔殷!

又是半宿的苦戰,但明軍將士一點也不感到怠倦,個個臉上瀰漫著高興之色。

至此城中的將近十萬漢奸也煙消雲散了。當然不是全數被誅殺了,死在明軍部下的隻是一大部分,另有一部分腦筋矯捷的,一看局勢已去當了逃兵,逃出城外的有的跳了護城河逃之夭夭,不會水的當然被淹死了。冇逃出城的趁亂藉著黑夜的保護,狗洞、豬圈、燒燬的民房,乃至茅坑,那裡都鑽,隻是為保命。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