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降臣上朝時仍穿明朝服飾,隻是滿、漢大臣各站一班。但是這個孫之獬為獨得滿清歡心,非要“標異而示親”,上朝時他變得“煥然一新”,不但剃了發,留了辮,還改穿了滿族官吏的打扮。當大臣們步入朝堂站班時,他很親熱地走進了滿族大臣的行列。滿族大臣都自謂高人一等,哪能容忍部屬的漢臣孫之獬與之同班?七嘴八舌又你推我拉把他逐出班外。孫之獬自討敗興,悻悻然走回漢班,漢臣恨他過於巴結求寵,一個緊挨一個毫不鬆動,不讓他入班。盤桓於兩班之間的孫之獬進退不得,狼狽萬狀。
老百姓一看,一支明軍押著一輛囚車緩緩而來,囚車上坐著一名五十來歲的犯人,身穿紅色囚服,前麵的腦袋剃成了光瓢,前麵留著辮子,都曉得這是韃子的標記,指指導點,群情聲起。
孫之獬被裝進囚車木籠還在想這些事,但很快他發當明天的遊行不太好過,兩輛大牲口車拉著他,李全帶著一支步隊庇護囚車,一邊有人敲鑼打鼓,鑼鼓鳴響,熱烈不凡,老百姓都出來了。
“彆說話,聽這位軍爺往下說……”
老百姓恨透瞭如許的漢奸,衝疇昔連撕帶咬,孫之獬直學狗叫,滿臉是血,頭髮和耳朵都冇扯冇了,有人拿來針線把嘴給他縫上,另有人更絕,弄來豬毛和狗毛扒光衣服往上身上硬種,最後孫之獬斷氣的時候的確冇人模樣了。
李全剛讀到這裡,老百姓都聽明白了,有一個振臂高呼:“打倒狗漢奸,殺了這個狗賊!”
“對,打死這個禍國殃民的敗類!”一人帶頭,群情奮發,這就不但是罵了,也開端脫手了,老百姓最是疾惡如仇的,有往孫之獬臉上吐吐沫的,有的往他腦袋上扔大糞的,不一會兒孫之獬冇人模樣了。
朱由崧連夜擬了一份孫之獬的罪過罪證,朱由崧之以是如許做,是怕洛陽的老百姓不清楚這個大漢奸的嘴臉,因為這裡離北京較遠,即是將其罪過來了個申明,完了以後交給寺人安林,傳旨明天開端,詳細遊行孫之獬的事讓李全來做。
“彷彿是,這些挨千刀的直接砍了便宜了他們,應當多折磨折磨他們纔好。”
“老兄,這是誰呀?”
“漢奸?鬨了半天這是個假韃子?”
這個孫之獬惱羞成怒,上疏對滿清提出報命令讓漢人剃髮留辮,多爾袞竟然采取了,現在北直隸一帶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多少百姓無辜喪命,血雨腥風啊。這是個出售祖宗的敗類,幫著韃子害死了我們多少同胞啊!”
韃子入關後,孫之獬昂首乞降,當了光榮的漢奸。並且他本身帶頭與家人奴婢一起剃頭留了辮子,並換上了滿裝,一心一意在山東等候滿清主子的到來,韃子為收攬民氣,采取並讓他當了禮部侍郎。
當晚朱由崧下榻在福王府舊址,這裡早就清算好了,宮殿巍峨,金碧光輝,這是這副軀體的故鄉呀,三身一體的朱由崧此時有一種回家的感受。
李全從懷裡將朱由崧昨晚擬好的孫之獬的罪過罪證拿出來,展開大聲宣讀:“孫之獬,字龍拂,山東人。天啟年間的進士,庶吉人,繼為翰林院檢驗。投奔過閹黨,因捧魏忠賢的臭腳而吃香。閹黨魏忠賢垮台後,朝廷命令毀掉由閹黨編寫的以架空、誅殺異己為目標的《三朝要典》,孫之獬抱著《三朝要典》到太廟痛哭,為士林所不齒,被朝廷削籍回籍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