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當帝王_第80章 高傑怒了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高傑這才曉得上了當,不由大怒,傳令部下強行進城。五萬雄師列隊城下形成高壓之勢,一支人馬衝過護城河向城門撲來。但是高傑的人馬剛到城牆四周,城頭伏兵四起,弓箭滾木,磚頭石塊如雨點般襲下,高傑的人馬喪失慘痛,隻得退到護城河外。

高傑因馬士英的特彆垂憐而鶴立雞群,藉機敏捷強大本身,同時飛揚放肆的軍閥本質也透暴露來了,他乃至有些忘本,在崇禎絕望之際用一根繩索結束了本身的政治生涯以後,在馬士英和史可法暗害擁立大事懸而未決時,高傑竟然甩開本身的頂頭下屬於不顧,與劉良佐和黃得功乾起了從龍功臣大買賣,把福王朱由崧接到儀真擁立為新皇。

高傑還冇有放肆到與皇上公開對著乾的境地,從速為本身擺脫,找來由闡述本身進駐揚州的好處與需求性,但揚州民風彪悍,硬是把他的美意當作了驢肝肺,這才與城中產生牴觸,並要求史可法進城補救,以實現本身早日進駐揚州的目標。

因南京和鳳陽的特彆職位,江北四鎮上很快均成為他的屬僚。劉澤清不聽崇禎調劑,到他這裡卻成了香餑餑,特彆是高傑當時部下有三萬人馬,但是他底臭,流賊出身,又拐跑了原老邁的馬子成了降將,是以為明朝自誇為正宗君子的那些士大夫們所不齒,但馬世英卻像認乾親一樣把他拉攏到本身摩下,重金利誘,重權相托。

因為高傑曉得史可法並非等閒之輩,幾個月前李闖兵困北京時,史可法帶兵北上勤王,崇禎就義今後,史可法擁福有功,成為新皇身邊紅得發紫的人物,官居兵部尚書,厥後雖被伐俸降職,但仍不失朝廷重臣,不然這欽差大臣定然輪不到他。

最後高傑真惱了,對著城頭號令:“調火炮營,給我炮轟揚州!”

高傑原覺得本身一動真格的,揚州軍民就得認慫,乖乖地為他開城,因為他曉得揚州城內隻要幾千軍馬,這些軍隊首要不是用來守城,而是給城中的知府大人等官吏支掌門麵,平時就是巡查,保護城中治安,冇想到這一小撮城管之兵竟敢負隅頑抗他的蠻野之師。

也就是說,到了明末,鳳陽的範圍和職位在當時僅次於北京和南京。當時有南中三賢相之譽的高鴻圖曾向弘光帝上疏條陳八政,八政之一就建議移蹕中都,提振民力,驅寇討虜。

現在黃得服從三萬人馬圍困如許一個多數會,明顯有些捉襟見肘,不過朱由崧此次命他虛張陣容,並非攻堅,陣容形成了六萬,是以這三萬人馬也就夠用了。

但是高傑不是小孩子,當然不肯意半路陽痿,身邊又有副將胡茂楨給他出運營策,早看出史可法是軟柿子一個,他既然代表皇上來了,這申明皇上也軟弱可欺,是以膽量就大起來了,軍閥飛揚放肆的本質透露無遺,拒不接管補救,竟然對城頭上的史可法號令,“不開城,必開炮!”

是以高傑帶隻得給史可法行施大禮,跪倒接旨。

鳳陽當時又稱中都,這可不是個偏僻的邊疆小鎮,而是小我傑地靈下轄四縣的多數會,關頭這裡還是朱太祖的故裡,早在朱元璋即位的第二年,這位農夫天子就開端返哺桑梓了,斥巨資在鳳陽營建了中國第一都城――“大明中都皇城”,成為厥後南京、北京故宮的底本。

是以,高傑才捱了當頭棒喝。眨眼間高傑部就毀傷了近千人馬,還死了一個參將。這才曉得城中有籌辦,因而從速撤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