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玩淘寶_第一百七十六章 驗收成果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方原將世人的行動收於眼底,淡淡的說,“這類水稻的稻種隻能利用一次,不能反覆利用,你們留下也是無用。”

姑蘇府要安設近三十萬河南流民的動靜一傳出,一石激起千翻浪,以陳洪謐為首的姑蘇府衙頓時炸開了鍋,一齊前來滄浪亭求見方原,想要將局勢扼殺在抽芽狀況。

陳洪謐等人是完整震驚,姑蘇府的稻田本來是一年兩季。一季水稻,一季小麥,小麥的收成要遠低於水稻的收成。如果能收成兩季水稻,姑蘇府的糧食產量的確是個天文數字。

方原曉得世人平空也接管不了這麼匪夷所思的事兒,也不想多做解釋,“諸位旅途勞累也是累了,明日,隨我去農田,所謂耳聽為虛,目睹為實嘛!”

“崑山窮啊!如何能和太倉州、常熟縣比?但方軍門的重擔總要分擔,是吧!我們崑山就咬一咬牙,一人少吃一口飯,認兩百。”

眾官吏、富商見方原這麼熱忱的接待,暗自推斷,九成是使出了先禮後兵這招。如果違背方原的號令,估計就走不出軍事基地。

虎帳前提粗陋,不比在姑蘇城時,方原還是令軍士籌辦了熱噴噴的米飯,另有酒肉,端了上來。

“對了!我還忘了奉告你們,這類水稻是一年兩季,秋收以後便能夠持續播種,十一月就能收成第二季。”

這個數字一公佈,包含陳洪謐在內的諸官吏的確不信本身的耳朵,明朝的水稻產量也就是不到300斤/畝,這類雜交水稻的畝產能達到800斤/畝,就是整整的兩倍不足,幾近到了三倍,的確是天方夜譚!

有了他帶頭,餘下的諸人是七嘴八舌的開端抱怨。

獨一冇開口,隻要席本楨,徐華二人。席本楨是老成慎重,徐華則是方原一手汲引發來的親信,那裡敢和方原頂撞,隻能縮在人群裡暗自禱告,這幫人能壓服方原不安設流民,那就謝天謝地。

在眾官員驚駭的目光中,秦展拿著一份卷冊走了出來,遵循方原的唆使,攤開了朗聲唸叨,“方軍門的雜交水稻在軍田的實驗,獲得嚴峻的勝利,畝產達到......”

方原哈哈一笑,朗聲說,“好吧!錦衣衛出來!”

太湖軍事基地離姑蘇城有6、七十裡路,世人趕到太湖軍事基地時,已是入夜時分,方原早在太湖軍事基地裡恭候多時。

“常熟縣產糧要比太倉州少,但常熟縣為了支撐方軍門,還是認三百。”

陳洪謐不敢再持續詰問在外洋那裡買來的,這個也難不倒他,下來去問一問其他去過外洋的販子便曉得。

方原等世人的抱怨聲垂垂的小了,還是掛著淡淡的笑容,“每個縣多少也要分攤一些,你們給我報個數。”

世人大要上都一個勁的稱是,內心卻在暗罵方原是冇事謀事上甚麼開閘放水的奏摺,惹出這麼大的禍事。

他環顧了一週,持續唸叨,“畝產達到八百一十六斤。”

陳洪謐問道,“方軍門,這些稻種是哪兒來的?”

幾個縣令難堪的一笑,當然不會聽信方原的一麵之詞,成與不成歸去種了不就曉得了。

“長洲縣雖不富庶,但既然方軍門開口了,我們傾舉縣之力,拚著被百姓指著鼻子罵,認兩百。”

姑蘇府的治所就是吳縣,有了知府陳洪謐帶頭,其他縣令就開端對比著陳洪謐供應的標準開端報數。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