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國當皇帝?不,我直接成聖_第129章 路逢流浪民 連弩逞威名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張謙點了點頭,要不是這裡離江陵充足遠,他也不會脫手。

此時出入川中大略有三條線路。

“可帶有弓弩?”張謙問道。

很多百姓哭著喊著流亡,卻被前麵馬隊趕上,一刀成果了性命。

不管是哪一種,此時現在,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災黎。

線路1-2

“先生,再往前便是夷陵(今宜昌),過了夷陵,便是三峽,三峽地形龐大,江水也不再如此平和遲緩了。”見張謙站著船頭甩動著身子,李撰和尹默上前說道。

“先生,是曹操的豺狼騎!”劉封關平二人說道。

隨行保護端起連弩,對準馬隊。

這也是劉備入川和厥後夷陵之戰的首要線路。

“先生,此處灘塗甚深,船隻不宜泊岸,何況我們身負重擔,不宜節外生枝。”劉封長得比關平還要高大威猛一些,他想到劉備臨行前的警告,勸止道。

“我們也是頭一回出川,遊學荊州已經一年多了,隻可惜一事無成,回到故鄉,倒是要讓村夫嘲笑了?”李撰遺憾的說道。

隻要真正見過亂世當中,百姓是如何餬口的,纔會有如此深切的感悟。

“傳我號令,船隻靠近北岸,以弓弩射殺賊兵,護送百姓撤退。”

岸上之人見船隻悠遠,河水又起伏不定,自是不放在心上,舉起長劍又刺向一個百姓,隨即奪過他的包裹。

“嗖!”一名甲士直接被洞穿咽喉。

寧為承平犬,不做亂世人。

“兩位有飽學詩書的毅力,又有遊學四方的勇氣,有此二者,何愁功名不立?”張謙安撫道。

張謙看著兩岸的山川,不由得詩興大發,可惜了,想了好久,愣是冇想到一首合適的。

張謙點點頭,三峽作為後代馳名的景點,他天然有玩耍過。不過作為旅客,隻是感受沿途都是風景;現在作為行人,卻實實在在感到路途艱钜。

“此乃諸葛智囊親身改進的連弩,這還隻是小型的,一次隻能一箭,我父親部下另有上百重弩,一次可發射十枚弩箭,攻防一體,能力甚是了得。”關平賣力批示軍士,同時解釋道。

第二條是經襄陽沿著漢水逆流而上,繞過荊山達到上庸;南宋期間,蒙古便是攻占四川,導致興州與襄陽斷了來往,最後襄陽淪為孤城不得已而投降;近代我軍束縛重慶也走過這條門路。

李撰見張謙仁義,心生敬意,但是又有迷惑,便問道:“人言豺狼騎天下無敵,為何本日如此等閒便退去?”

線路3

“船上何人,竟敢衝犯丞相天威?”一馬隊喊道。

而那身後追兵,見這連弩之威,瞬息便奪去了他們三四人的性命,也是心生懼意。

固然從襄陽往南,張謙已經見慣了存亡,但他還是不能對這類事情習覺得常!

關平剛想說話,張謙就開口了,“我乃益州劉璋麾下大將,賊人安敢傷我入川百姓?識時務的立即退去,不然瞬息之間,讓爾等化為齏粉。”

“標緻!這一箭是誰射的?”張謙沖動的問道。

岸上百姓見狀,很多人慶獲重生,紛繁跪下叩首。

“我也冇想到這箭支穿透如此之強!”鐘離琪也是頭一次利用這連弩,之前他隻是獵奇的跟關平就教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