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國當皇帝?不,我直接成聖_第13章 慈母有真情 曹操談結親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不過,崔琰有女兒,這事張謙還真不記得。

“崔琰有一侄女,名崔芣(曹植第一任老婆,實在姓名不詳,此采取港劇《洛神》誣捏名),年方及笄(15歲),曲眉豐頰,蕙心紈質,可為元直妻也。”曹操信誓旦旦的說道。

“聽聞我兒昨日席間吟了一首好詩,今已讓廣元複讀謄抄紙上,吾讀之甚喜,真驚為天人也。”徐母不但讀過書,還寫的一手好字,學問天然不差。不過她對詩詞並冇有過量的愛好,隻是石韜本日同徐母講起那“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袖去,深藏身與名”,眼神多有崇拜,待到全詩誦完,徐母亦為前人之義所震驚,又想到麵前張謙替本身兒子北上,如此忠義之士,能吟誦出這千古名句倒是理所該當了。

君子不吃嗟來之食。

早膳以後,徐庶開端思慮接下來在曹營要乾些甚麼。

此時在徐母看來,張謙已是才乾雙全,忠義無雙之輩,既為其子能交友如此之人而歡暢,又為麵前之人因其子困於敵營而感喟。

曹操實在是想把本身女兒嫁給徐庶的,但是考慮到徐母必定不會承諾,到時候說一句“徐氏賢纔不娶曹家賊女”,那不是自找敗興嗎?

“母親勿憂,再不會如此了。”張謙實在並冇有喝多,並且他和彆人分歧,彆人喝酒喜好耍酒瘋,他是越喝酒腦筋越復甦,人也越謹慎。

孔子曾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意義是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端方。究竟上,張謙的解讀為,年紀大了做一點特彆的事,彆人也不會太跟你計算。你小時候彆人會教你這個端方,阿誰端方,等你到了七十歲,你想乾甚麼就乾甚麼,誰會跟你講端方。

“昨夜聞先生一曲‘趙客縵胡纓’,竟讓曹某衝動了一宿,故而本日前來拜訪先生,如有衝犯,還請先生不要見怪。”

“老夫人不……母親不成,豈有為人母者,為子端茶送水的,折煞兒了。”徐庶趕緊起家,穿衣打扮。

有徐母唱黑臉,徐庶纔好唱白臉。

公然,不能選曹操!

“徐老夫人勿走,本日操來,實則有要事要與老夫人籌議。”曹操見此,趕緊禁止。

“曹公過譽了,庶忸捏!”徐庶趕緊表示。

以是曹操才找了崔琰,崔琰本來不太甘心,但昨晚一詩讓其痛快承諾了下來,畢竟一首好的詩詞能夠讓一個家屬都名聲大振!

但是本身並不精通碎務,冒然從曹操那找些平常的文職事情隻會透露本身;而如果把後代那些經世致用之物拿出來,使得曹操氣力大增,那又分歧適本身挑選劉備的初誌。

現在一覺醒來,反而膽量大了起來,既來之則安之,瞻前顧後,杞人憂天,豈是大丈夫所為?

此番言語,理應來賓儘歡,隻是徐母見到曹操,似是非常不悅,回身就要進屋。

“母親過譽了,詩詞乃小道,元直有破陣奪城之才,安國安民之誌,豈是尋章摘句能夠對比的。”張謙擦了擦臉,又將絹布放入銅盆當中揉搓,隨即擰乾水,擦了擦手。

“我一個婦道人家,有甚麼資格能與權傾天下的曹操籌議甚麼大事?”

崔琰,出身清河崔氏,師從於大儒鄭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