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般,孫權又對曹衝說道:
東吳群臣也都曉意,看來這曹操的頭痛症比外界鼓吹的還要嚴峻!
“敢問吳侯如何對待天下局勢?”曹衝冇有直接要求孫權出兵,而是先問出了這麼一個題目。
他摸了摸鬍子,非常嚴厲的問道:“不知你有何高論啊?”
曹衝的話正中孫權的軟肋。
“錯在那邊?”孫權饒有興趣的問道。
曹衝的聲音另有些許稚嫩,不過此番言語一出,世人都被其孝心所打動。
“吾子他日長成,若能聰明仁孝與麵前少年,江東無憂矣!”孫權手指著曹衝,對著世人如此說道。
曹衝這番話,已經在來的路上思慮了很多遍。
“二為利,吳侯北上取合肥,攻青徐,所得地盤並非沃壤,更無天險庇護,兩地百姓更多有南下;此等殘漏之地如何比得過荊襄沃壤?吳侯若能趁此時打擊荊州,劉備定然南北不能周顧。以劉備與我父王之深仇大恨,定然舍荊州而守關中,介時,傷我父親之兵,而為吳侯取地盤之利,魏吳劃江而治,此非吳侯之大利乎?”
孫權心中非常憤怒,這話彷彿就在說,兩邊已經打得難明難分了,但就是如許,他們隨便騰出一隻手,便能夠讓本身冇法轉動。
“末將在!”
孫權擺了擺手,止住世人的恭維後,纔看向曹衝:“說吧,你此番來,想讓我幫甚麼忙?”
世人對曹操策動戰役談不上好感惡感,但是一個少年為了父親多一分勝算,馳驅他地,這已經不亞於伯邑考入朝歌救父了。
“吳侯此論,鄙人不敢恭維。如果吳侯冇有半點擔憂,那吳侯又何必在江夏安插重兵呢?再者,本日吳侯之以是能夠高枕無憂,是因為我父王承擔了劉備的肝火,如果我父王與劉備衝突化解,那吳侯又該何去何從呢?”
世人也開端提及甚麼“青出於藍”、“虎父無犬子”之類的話,一時候,氛圍和諧,其樂融融。
孫權的話一是讓徐盛庇護好曹衝,二也是以防萬一,萬一曹衝真出事了,那就是曹丕派人乾的。
【《三國誌·卷四十六·吳書一》:是時哀紹方強,而策並江東,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撫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為子章取賁女,皆禮辟策弟權、翊,又命揚州刺史嚴象舉權茂才。】
孫權輕哼一聲,不屑的說道:“孫劉乃是聯盟,我又何必擔憂呢?再說,我東吳海軍天下無敵,你父親不是冇有領教過它的短長,戔戔劉備,又豈敢有吞滅東吳的心機?”
“末將服從。”徐盛從堂外走入,腰挎寶刀,來到曹衝身前後,做了個請的手勢。
曹衝的這番話天然引得孫權沉思,今後的孫權被曹操壓得喘不過來氣,麾下很多人都喊著要投降,以是孫權纔會與劉備合作。
隻不過這些話彆人能夠說,卻分歧適從曹衝口中流出。
孫權本想辯駁,曹操和劉備的衝突如何能夠化解?不過很快就反應過來,曹衝這是委宛的說法,曹操或者劉備一死,這衝突不就去了大半了嗎?
曹衝施了一禮,然後說道:“黃巾以後,天下四分五裂,幸得我父王臨危受命,救迴天子,又屢興義兵,才使得中原有了半刻安寧。現在大漢十三州當中,揚州,交州大半地盤位於吳侯之手,除之以外,青冀幽徐兗豫,司隸荊益並涼則彆離位於朝廷另有劉備手中。劉備所占本隻新野一小縣,幸得吳侯襄助,才氣夠轉危為安,可現在不過三年時候,劉備權勢已經收縮到能夠併吞吳侯,莫非吳侯就不擔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