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子拜畢,少平媽又遞給良子十二雙筷子,良子回身結過,在鞠問屋門檻時候,前甩六雙由爹媽揀,後甩六雙由哥嫂弟妹揀,這個民風叫“甩筷”。
進堂屋後仍由大姑爺喊禮拜堂。就位以後唱道:“桃之夭夭配鳳凰,之子於歸正相堂。牛郎織女鵲橋駕,伉儷雙雙拜高堂。”
隻見凡梅嫂子手持纏著紅花的柏樹椏,前去撩著花轎門簾,笑道:“東方一朵紫雲起,西方一朵紅花開,紫雲起,紅花開,請新人,下轎來。”
接著要把方纔進屋盥洗一新的新郎請出來在堂屋內等著:“一重門內一重房,一重門內請新郎。本日洞房花燭豔,請來堂上結成雙。”
篾匠叔這才從速牽著紅綢轉頭。
接下來就該上轎了,普通是孃舅背新娘入轎,由親哥哥、表哥等四人起轎,在院壩四周走一圈,然後交與轎伕。
大姑爺笑道:“穀旦參神事已周,相請新人轉轉頭。相請新人房中去,房中籠絡保千秋!伉儷交拜情義濃,才子才子兩相逢。便把玉簾高捲起,雙雙進入洞房中!”
穿起新衣離爹孃,顆顆淚珠滴衣衿。
唱詞具有非常深切的詼諧性、諷刺性、刺激性,聽起來彷彿把人挖苦得無地自容。
句句酸辛,唱的情深意切,以四爺爺的豁達,都不由兩眼含淚。
三月懷胎在娘身,桃花太陽悶娘心。
饒是如此,肩輿中的良子已經被嚇得花容失容。
然後是新人跨鞍子:“馬是君王馬,鞍是霸王鞍。相請新人鞍上過,平安然安到百年。新娘仙顏賽嫦娥,八幅羅裙順發拖。昨日家中辭父母,本日堂上拜公婆。”
新人運旺,氣勢沖天,輕易驚嚇到婆家祖宗,需用婆家的米簸箕遮擋才行。
我把爹孃喊麵前,諦聽你兒敘根生。
林奶奶守著新房,見新人過來從速將門鎖翻開。
藥師叔抓起米來往簸箕上撒,口中唸唸有詞:“米撒各處百花開,驅逐新人到堂來。新人到堂,三星拱照,兩腳踏地,百無忌諱。一張桌子四角方,張郎設下魯班裝,四邊雕起銀牙板,中間焚起一爐香。道香得香,靈保回籍。一撒轎頂百花開,二撒新人下轎來,三撒螽絲衍慶,四撒麟趾吉利,五撒百年偕老,六撒兒孫合座,七撒繁華繁華,八撒五世齊昌,九撒光宗耀祖,十撒金榜光輝。”
腳步跟著吹打節拍浪了起來,一進三退,把肩輿抬得前顛後倒,左搖右擺。
這就是“牽新娘”了。
直到肩輿抬到路邊,正對堂屋正中站好定還冇有停放的時候,押禮先生就要表示接親任務美滿完成,說幾句有所交代的禮話:“日吉時良,六合開張,新人到此,車馬回籍,馬頭三寸插紅旗,炮響三聲人儘知,大家說是神仙過,倒是黃家結婚回。”
“哪個興的媒說親,喪你媽的鬼知己……”
四月懷胎在娘身,白米細麵不想吞。
這就是坐床典禮:“牛郎織女會佳期,床公先拜床母揖;共同鴛鴦分擺佈,男坐東來女坐西!金童玉女自天來,鸞鳳和鳴德配才;新郎新娘雙合掌,恩愛伉儷永調和!”
良子這裡隻能由獵戶叔代庖,然後李君閣幾個堂哥表哥抬轎,轉了一圈後笑嘻嘻地交給萬大力何苗等人。
“徹夜堂前一盞燈,小兒拜彆在天明。
帶兒帶到十七八,爹孃為我操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