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山,這名字乍一聽頗具氣勢,彷彿巍峨矗立、雲霧環繞,藏著無儘的仙家寶地與傳奇故事。實則不過是北門外十裡處的一個小土坡罷了,常日裡鮮有人至,不受人存眷。山上植被稀少,獨一幾株歪歪扭扭的老樹裝點其間,飛鳥絕跡,野兔都可貴現身。到了夜間,更是萬籟俱寂,四下裡一片死寂,唯有風聲在耳畔悄悄吼怒,愈發襯得此地陰沉清冷。
本來悄悄躺在桌麵上的小小圓盤,毫無征象地微微震顫起來,周身披收回一圈幽藍色的光暈,光芒如水波般緩緩泛動開來,繼而平空打出一個昏黃的光幕。那光幕像是從陳腐的光陰長河中緩緩閃現,透著一股子陳腐的氣味,邊沿處還閃動著絲絲縷縷的微光,仿若星鬥碎屑,如夢似幻。待光幕完整穩定下來,其上的內容逐步清楚,竟是一封氣勢古樸、說話高雅的聘請信。信上的筆跡仿若用飽蘸墨汁的羊毫一筆一劃勾畫而成,筆劃間透著勁道與超脫,寫道:
林凡深吸一口氣,逼迫本身沉著下來,雙手抱胸,在屋內來回踱步,腦海中飛速地思考著應對之策。垂垂地,他的思路愈發清楚,心中暗道:能搞出來這個神妙構造的人,單單仰仗這份精美的設想與藏匿資訊的手腕,其構造術程度、慧碼成就必定不普通,說不定是一名早已申明遠揚卻隱世多年的高人。再者,對方若真想侵犯本身,以本身目前一個淺顯門生的氣力,不過是抬手間便可毀滅的螻蟻,對方又何必大費周章,動用如此精美的構造、寫下這般誠心的聘請信,玩甚麼詭計狡計呢?
“林凡賢侄,見字如晤。久聞賢侄於慧碼之術很有成就,才情敏捷,觀點獨到,實乃構造術界之俊彥苗子。吾乃構造術道中一隱世散人,半生癡迷慧碼,研討構造,略故意得。今觀人間亂象紛生,慧碼之真諦蒙塵已久,技藝傳承岌岌可危,心憂不已。恰聞賢侄之名,仿若暗夜逢燈,心生期許。特邀賢侄於月圓之夜,赴城北青雲山一敘,共探慧碼之術的通天大道,望賢侄撥冗到臨,切勿推讓。屆時,明月高懸,清風作伴,你我二人可暢抒己見,參議揣摩,必能碰撞出聰明之火花,為慧碼傳承覓得新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