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東漢末_第六卷 共逐鹿 第474章 板楯七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巴郡的蠻夷兵戈時喜好拿塊厚木板當盾牌,以是又稱板楯蠻,他們作戰英勇,又長年在山中餬口打獵,的確是天生的山地戰精兵。郭嘉勇於提出讓劉修深切巴郡,就是著眼於板楯蠻的戰役力和對天師道的虔誠。大漢能多次安定益州的蠻夷兵變,板楯蠻功勞明顯,包含前次曹操安定部分板楯蠻的兵變,實在也是得力於此,不然以曹操人生地不熟的,哪能勝利。

劉修同意,讓駱曜立即趕到鵠鳴山去一趟,如果能夠,最好到成都城裡看一看。駱曜應了,立即啟程趕往成都。

“將軍,他們便是賨人頭領,也是我天師道的信眾。這位姓樸,叫樸胡。這位姓杜,叫杜濩。”駱曜向劉修先容了那兩個年青人,然後衝著劉修使了個眼色,笑道:“他們非常敬慕將軍的道術,想開開眼界。”

樸胡本來有些不樂意,劉焉既然要防著天師道,就不成能不對他們這些人進步警戒,平時成都人對他們就比較輕視,這時候奉上門去還不成勁兒的欺負?不過一聽劉修前麵的這句話,他轉憂為喜,連連點頭承諾。他們立即決定,由樸胡送劉修去閬中,杜濩則帶著人先潛入成都。

駱曜進了宕渠城,佯作隨便的在城裡晃了兩圈,發明城裡固然防備不嚴,但是與天師道乾係比較密切的幾小我家卻都有士卒把門。明顯也收到了刺史府的號令,對天師道的人要嚴加防備。不過天師道冇有在這裡設治,隻要一些信奉天師道的大戶,是以看管也遠遠提不上週到,警告的意義更首要於實際看管的感化。

“你們手頭能集結多少人?”劉修很直接的問道。

劉修在宕渠城外歇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比及了樸胡以後,就一起趕往閬中。要從宕渠到閬中,就要穿過一大片山區,這裡的山屬於大巴山的南側,固然冇有大巴山主峰那麼險要,但是走起來也不輕鬆,富強的叢林人跡罕至,連條路都冇有,如果不是樸胡帶路,他們底子不曉得如何走。劉修一邊感慨於這個期間綠化好,一邊走得氣喘籲籲,他身上的衣服已經在一個多月的跋涉中襤褸不堪,這時候如果俄然呈現在長安或者洛陽,大抵冇有人會信賴他是堂堂的楚王世子,車騎將軍。

駱曜進城的時候,王稚已經大略對劉修說了這裡的環境。天師道的信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各種蠻夷,這些蠻夷大部分住在山裡或緊背景的縣城,保持著他們先人的餬口傳統,對於巫術的崇信比淺顯漢人更要虔誠幾倍,天師道的道術在他們那邊最吃香,再加上天師道除了道術以外,多少還懂一些醫術,為他們治病療傷甚麼的也便利,再帶一些山裡不如何輕易獲得的東西,那就更受歡迎了。而天師道的各種神通裡,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於這些蠻夷傳統的巫術。

看著一艘接一艘的戰船逆流而下,垂垂的消逝在山影中,劉修這才重新站了起來。不管是甚麼啟事,劉範調雄師東下,東麵必定出了事,這時候恰是他敏捷超出大巴山的好機遇。他冇有任何遊移,加快行軍速率,花了五天的時候翻越了大巴山,呈現在巴郡。

到了宕渠縣城外,駱曜請劉修在城外稍作歇息,本身趕到城中去見幾小我,劉修允了,便在城外的山嶺上找了一個處所停了下來。駱曜帶著鮑出下了山,晃閒逛悠的向縣城走去。他換了一身淺顯士子的衣服,腰間掛著一口長劍。看起來風采翩翩,就是一個到處遊曆的士子。鮑出長得細弱一些,身上揹著行囊。腰裡插了一口環刀,像是跟在前麵的侍從。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