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再起_第九十七章 李儒來投 家底儘出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文優兄!好久不見。”劉石聽到李儒來到府外,當即降階出迎。

派出的人還冇有走,就接到長安城中旅店掌櫃的動靜,李儒想來商雒。

李儒神采一暗道:“儒乃是被皇上拋棄之人,莫非侯爺也不肯意采取嗎?與侯爺同事,隻能給侯爺帶來費事。莫非侯爺想抗皇上之旨嗎。儒現在能在侯爺身邊,出點微薄之力,苟安活著也就對勁了。不在乎是否有官名,還請侯爺諒解。”說完深深地躬了一禮。

李儒輕歎一聲道:“如果侯爺不肯包容儒,儒就帶著老母回西涼去避亂去了。”說罷回身就走。

劉石道:“是也不是!”

劉石一怔道:“我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藍田鄉侯、安南將軍、商雒縣令,如何敢收你如此大才之人作家臣呢?還請以同事的名意就好。”

劉石笑道:“文優兄不必客氣,你我瞭解已有幾年,當時我還是個剛去京都洛陽的遊學之人,多得你都導。文優兄的才氣我是見過的,隻是這商雒太小,不知文優兄是否情願屈尊?”

劉石遊移道:“隻是以文優兄如此大才,屈居劉某一家臣,太委曲文優兄了。劉某現在隻是一個小小的安南將軍之職,而此職,一旦戰事安定,也許就被皇上收回。很難有文優兄的出頭之日。”

李儒沉呤半晌道:“不知主公當今有卒多少?”

深思半晌,急令史渙派人監督長安、靈寶、緱氏、渾縣、南陽、關東諸地動靜。隨後是李催、郭汜、樊稠把持朝政,李儒又呈現了,不過,李催保舉其官複原職,被皇上回絕,來由是他曾毒殺過皇兄,並口出禦旨,李儒今後永不得入朝為官。

李儒正色道:“我必儘所能。”

李儒道:“現在天下大亂,諸侯紛爭。如果主公隻是想守此要道,獨善其身,待事定再投奔一方。這點兵力也夠了。畢竟主公地點,陣勢險要。雖是荊襄通長安主道。但西有武關天險。東有牧護關要塞。隻需兩麵駐守,再派一支精兵駐池陽。監督靈寶、陸渾、緱氏動靜,可保無虞。如主公是想與其他諸侯一樣,有所作為,這點兵力還是遠遠不敷。”

李儒神采一正道:“侯爺不必客氣,你的才氣、誌向,儒還是有所體味的。儒不過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墨客,侯爺情願采取,儒願以主公之禮拜見,先定身份,今後纔好做事。”

劉石道:“兄長來招也要合適大漢律法。我答允先帝,幫助天子。此承諾不能變。但諾是兄長受無端進犯。石將不得不互助。是以,自關東亂起以後,我就將屯田的從良黃巾之士,從中抽取四十歲以下至十八歲以上者三千作為軍屯,閒時以軍練為主。並將其十八歲以下,十二歲以上者少年重組為軍,以軍訓為主。再後以共抗亂軍為由將全部商雒之民以每戶抽一人,在農閒時以軍練為主。再加上這幾年南陽、長安逃亂的幾萬人入商雒。我也責成縣丞登記戶口,擇其丁壯停止軍練。如此一來,可戰之士足可達兩萬餘人。”

李儒奇道:“此話怎講?”

李儒再次一正道:“即如此,名不正,言不順。主公之稱是名份,名份定了纔好辦事。再說主公崛起之快,也令人側目。可見主公也是一個有大氣運的人。到時說不定儒會跟從主公成績一番名位。”說完深深一拜:“口稱主公!”

“如此說來主公是要等候主公兄長招喚了。”李儒凝睇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