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地主_【016章】 產品加工(求訂閱!)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一萬多斤的紫薯天然不成能全數做成粉條,蕭晉昊籌辦拿出一部分個頭最大、品相最好的紫薯做成紫薯乾,這又能夠耐久儲存,又能夠進步附加值。

“傳聞李家二小子買回了一個電動磨粉機,磨出的粉比石磨更細,還快很多!”蕭六爺笑了笑,說道:“二哥你整天窩在家裡練字,對村莊裡的竄改但是體味得太少!”

蕭風也不吝嗇,特彆把一些紫薯洗潔淨切成塊放在盤子裡,讓旅客自行咀嚼,更是讓旅客們感覺這裡的村民風雅渾厚。

蕭晉昊除了是官方宴席的大廚以外,也是諸多副食品的製作妙手,固然一萬多斤的紅薯有點多,但是應當難不倒他。

蕭晉昊作為技術總監,把家裡十幾口人批示得團團轉,而李家二小子李大柱新買的電動磨粉機也被搬到了壩子上,第一時候把洗濯好的紫薯磨成澱粉漿。

一萬多斤的紫薯在蕭家高低的共同儘力之下,在一個禮拜以內變成了一條條吊掛在走廊、院子和空房間裡的粉條,而在壩子上晾曬的紫色薯條,更是引得村民和旅客側目不已。

“這麼多的紫薯,可不是一個小工程呢!”老太爺看了看堆成一座小山的,有些犯愁。

之前村民是受限於冇有銷路隻能把紫薯賣給二道估客,現在銀杏村每天都有上百旅客前來旅遊,消化這點薯乾、粉條天然是綽綽不足。更何況,將來鏡湖景區正式開放以後,會有更多的旅客前來,城裡人不就喜好這類純綠色的手工產品嗎?

和超市裡出售的機製粉條比擬,如許手工打造出來的粉條固然規格不太分歧,但是味道更好,更筋道。

以往銀杏村製作紅薯粉條的首要體例就是用石磨磨粉,這類體例對付一兩百斤的紅薯倒也不成題目,當紅薯數量晉升到一個級彆,再石磨措置就是一個笑話了。

村民們詫異的是,向來冇有人會製作如此多的粉條和薯乾,平時自家小打小鬨的百來斤,和蕭家的大手筆比擬,還真的不敷看。村民們之以是很少製作粉條和薯乾出售,不過是因為費工,再加上產量低、冇有銷路罷了。

一些旅客在咀嚼過蕭家的紫薯後,發明這些紫薯比普通紅薯香脆甜美以外,更有一股淡淡暗香漸漸滋長。這些旅客籌算和蕭家訂購一些紫薯成品,這可比超市裡買的要更安然、實惠。

“二哥,這些紫薯就如許賣掉可惜了,拿來做粉條最好!”蕭六爺用手撚了撚紅薯的果肉,伸給老太爺看。

幾天下來,蕭風就以薯乾6塊錢,粉條8塊錢的代價彆離向旅客出售了1000斤和2000斤,如此龐大的收益讓村民們發明製作薯乾遠比出售新奇紫薯要劃算很多。

澱粉漿顛末紗布過濾掉粗大的顆粒、泥沙等雜質,然後靜置沉澱,倒出上層的清液後,再把濃稠的澱粉漿擠壓出多餘水分,變成紫薯泥。

有旅客把大顯技藝的照片發到了網上,把他稱為躲藏官方的‘大力海員’!

今後今後,製作紫薯乾和紫薯粉條成為銀杏村的一個標記性財產,很多村民依托紫薯發財致富,建起了紫薯樓、買起了紫薯車!

除了紫薯成品,乾蘑菇、風乾山雞、野兔、核桃、鬆子、板栗等等各種特產在山內裡到處可見,如果能夠賣給城裡人,村民的支出必定能夠晉升好幾個層次。

誰也冇有想到,看上去並不是那種肌肉腱子的蕭風,竟然能夠一手提著一袋足有一百斤的紫薯健步如飛,臉不紅氣不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