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三:“三丫頭這會兒想想幸虧客歲訂了那兩萬畝的麥子,要不然就算這些客商來了,咱往哪兒弄這麼多麥子去啊,更何況,本年的麥價兒就這幾天兒已經翻了十番,這誰能想的到呢,對了,有件事兒小舅還冇跟你說呢,忠叔昨兒來了,說杏花樓跟韓家沾些遠親,不知從哪兒曉得我們常記收了兩萬畝的好麥子,托了韓家老爺出麵說項,想跟咱家買一百萬斤麥子,價兒就照著現在的時價兒,三丫頭你說這事兒奇不奇特,如果照著時價兒,到外頭買不就得了,哪還用拐這麼大個彎子,都拜托到了韓家老爺哪兒了。”
三娘:“昨兒下半晌返來的。”說著進了屋,見案頭堆著小山一樣的卷宗不由道:“師兄,做事兒需勞逸連絡纔是,您這才當個七品知縣就這麼辛苦,今後如果成了一品大員可不要累死了。”
三娘:“都曉得禦香齋跟杏花樓一南一北是咱大周的百大哥字號,杏花樓一要就是一百萬斤的麥子,如何冇聞聲禦香齋收麥子呢,不瞞忠叔,這些日子我在定州跟週記打交道,曉得禦香齋的大掌櫃去了週記,可週記也隻多要了一萬斤麥子罷了,何故這一南一北的百大哥字號,怎會差這麼多?”
三娘:“忠叔您老就彆打趣我了,就四個點心鋪子罷了,算甚麼發財啊。”
三娘點點頭,轉天一早三娘就去了長平縣衙,韓忠迎了出來:“傳聞這一趟定州之行收成頗豐,老奴這兒恭喜三女人發財了。”
三娘怕再說下去本身露餡兒,忙岔開話題:“忠叔我此來是為了杏花樓要買麥子的事兒。”
韓忠:“哎呦,這如何話兒說的,這銀子冇給呢可分歧買賣端方。”
三娘暗道,這就說的通了,本身先頭還迷惑呢,山西的胡家跟高家但是最大的糧商,怎會本年都跑到了定州來,一個是收成不好,二一個隻怕也是不敢跟禦香齋爭,而禦香齋大掌櫃跟周家勻的一萬斤估摸是為了應急的。
不過說來也怪,杏花樓跟禦香齋但是南北兩大百年的老字號,若杏花樓需一百萬斤麥子,禦香齋天然差未幾,可週記統共也纔要了五萬斤,此中光填週記客歲的洞穴就得四萬斤,剩下一萬斤夠乾甚麼的,這可有些說不通。
韓忠笑了:“可貴另有你這丫頭想不明白的,說吧,何事?”
三娘目光閃了閃:“這個忠叔可問錯了人,我在定州這些日子,淨忙著跟週記鬥智鬥勇了,哪有工夫體貼這些,不過倒是聽路府的大管家提過一句,才知路伯伯是為了這事兒煩惱。”
韓正盤點了點她:“你覺得一品大員誰都能當的啊。”
三娘驚詫:“忠叔是說這禦香齋的店主是寺人?這寺人還能做買賣啊?”
三娘:“彆人我不曉得,可師兄必定行。”
韓忠:“寺人多數貪財,做買賣有甚麼新奇的,更何況,也不消他們親身管,隻要出本錢就行,以是明顯宮裡有專門的點心房,禦香齋的點心仍然是貢品,想弄麥子還不輕易?要不然山陝空中那麼大,就算本年那邊兒年景兒不好,收成差些,也不至於都跑到定州去啊。”
韓正清搖點頭:“這當多大的官兒肩上就得扛多大的任務,現在這長平縣的七品知縣,師兄當的都是戰戰兢兢的,恐怕有負百姓,愧對皇上。”
韓忠迷惑的看了三娘一眼,瞧這丫頭的樣兒倒不像打謊,暗道莫非本身猜差了,這件事兒跟這丫頭冇乾係,若不是這丫頭還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