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那現在路記有多少家點心鋪子?”
三娘倒了水,便去瞧那伴計新送過來的麥子,抓了一把看了看不由道:“這是冬麥,不說你們家在青州的鋪子不賣冬麥嗎?”
路店主從袖子裡拿出個油紙包來翻開,放到桌子上:“我來要談的是這個,不知這類糖可否多量量的做出來。”
三娘獵奇的看疇昔,內心頓時明白了過來,路店主今兒不是為了送冬麥,是衝著桌子上的棒棒糖來的。
三娘不由道:“路記不是賣糧食的嗎,如何另有點心鋪子?”
三娘心說莫非青州還是船埠,若真如此,可真是風水寶地了。
路店主道:“彆看是小孩子的玩意兒,如果運營安妥,便是最贏利的買賣,我來是跟長掌櫃商討,如許的糖,幾天能做出來?一次能做出多少?我想放到路記的點心鋪子裡賣。”
常三忙道:“這如何使得,冬麥可比春麥貴上很多呢,更何況照著之前談好的價兒,春麥已是非常便宜了,這冬麥,您不是虧了嗎。”
這是上回做糖的時候,特地給四寶做的,雖說那小子現在不流鼻涕了,兩隻小手整天鼓搗沙盤也是臟的很,吃糖的時候也不曉得洗,抓來就往嘴裡塞,非常不衛生,家裡現在糖最不缺,又管不住他,三娘便想起了棒棒糖,尋了些草棍洗潔淨了黏在糖上,如許舉著吃就便利多了,不止四寶喜好,大姐二姐也都喜好,本是做著玩的,卻不知小舅竟一起拿到青州來賣了,還被這個路店主看出了商機。
路記掌櫃的道:“我們店主一聽伴計闖了禍,便叫換成冬麥了送過來,但是還照著本年春麥的價兒算,就當是我們路記的賠罪了。”
路記的掌櫃對勁的道:“青州城裡就有四家,定州有十二家,一共十六家鋪子,這青州定州年節兒送禮,可都少不了我們路記的點心呢。”
那伴計點點頭:“是不賣,但要賣到南邊就得先運到青州來才行,這些麥子是今兒剛到的,轉頭裝了船就運到南邊去了。”
路店主捋了捋本身的小鬍子道:“提及來,我路記還是靠著賣點心起家的呢,小時候家裡窮,冇飯吃,便把我送到了一家點心鋪子,學了些做點心的技術,厥後出來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賣,再厥後開了鋪子,垂垂的買賣才做了起來,我在定州開第一家鋪子的時候,也跟常掌櫃差未幾的年紀。”
三娘:“小舅就彆但是了,路店主既然親身來了,就是看好小舅,不然,路大掌櫃日理萬機,哪不足暇來我們如許的小作坊呢,路掌櫃,三娘說的但是?”
路店主嗬嗬笑了起來點了點頭:“是,剛掌櫃的拿了你們的糖給我看,彆處裡不說,這青州府你們家的糖是最好的了,有如許的熬糖秘方,你們常記的糖作坊必能紅火起來,我本日來就是想跟常掌櫃談一宗買賣。”
三娘暗道本身先頭如何冇想起來呢,這棒棒糖但是最脫銷的,乃至很多人長大今後也都儲存著棒棒糖情節,就如本身,或許想儲存的不是棒棒糖而是那份童心,不管如何,這棒棒糖成了典範款糖果。
而如此脫銷的典範糖果,這裡卻冇有,如許的商機竟然差點兒錯疇昔了,幸虧路店主找了來,這棒棒糖的確是值得好好運營的一宗大買賣。
常三一愣:“您,您路記這麼多大的買賣,跟我們這麼個小作坊談甚麼買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