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山河夢_八六、新傳聖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說話的倒是老莫,上麵的齊八等人也是齊聲照應,而上麵對此存疑的也占了絕大多數,就連唐澤西和江倩倩,聽到如許的任命時也是內心嘀咕。大師固然對官位不熟諳,但是大元帥是全軍之首如許的知識卻不至於不懂,一傳聞大元帥不是薑長歌,大師也都感覺彆扭,論武功,兩邊誰強誰弱很難說,畢竟薑長歌受傷多年,才方纔規複,但論計謀戰術,薑長歌跟官兵對抗多年,當年多次讓官軍铩羽而歸,可說是威震天下,論輩分威望就更不消說,多年的綠林盟主,統帥這批綠林豪傑,那是最合適不過了。如果僅僅因為這場風波是由秦風策動,就讓他當大元帥,讓薑長歌屈居甚麼監軍,未免有失公允,以是大師都非常不平。

看到樊英籌辦分開,卻聽得上麵有人大聲道:“姓樊的,你奉告我們,阿誰甚麼刺史是甚麼樣的官,既然都是刺史,憑甚麼我們老邁隻做了一個監軍,論資排輩,也應當是我們老邁當大元帥纔對。”

眾綠林豪傑傳聞臭名遠揚的樊魔頭竟然要上山來宣讀聖旨,全都騷動起來,有人提出恰好藉機整整他,時淺顯道:“大師稍安勿燥,樊英願帶聖旨上山,多數是朝廷情願招安,並且給大夥的前提不會差。”當下一麵請唐澤西下山驅逐,一麵叮嚀擺下香案,並請秦風歸去換衣。

這話正說到點子上,很多人頓時眼睛都有些紅了,薑長歌看了夫人一眼,也是冷靜點頭。

樊英讀道:“奉天承運天子詔曰,古語嘗雲,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朕知全軍易得,一將難求,欲得四海猛士,覺得所用,然德薄力微,如之何如。欣聞秦風、時淺顯、薑長歌等輩,皆棟梁之材,有報效之心,此國度之幸,江山社稷之幸耳,朕聞之寧不喜邪?故傳此旨,一,一眾綠林豪傑,皆免過,不計前嫌,招安後補三月軍飽,支屬皆為軍屬;二,秦風封瓊州刺史,薑長歌封幷州刺史,時淺顯長州刺史,唐澤西封左武郎,江倩倩封武德大夫,其他受招安頭領,一旦證明,亦有封賞;三,招安將士,同一皆編為北征第五路軍,以秦風為大元帥,薑長歌為監軍,時淺顯任智囊,唐澤西、江倩倩等為部將,全軍暫於原地休整待命。欽此。”

樊英道:“這是天然,但是樊某覺得,這是諸位豪傑們的一次機遇,料來很多將士,也有很長時候不敢回家見家人了,此中有很多人的去處,能夠或者是瞞了家人,或者是家人隻能瞞著彆人,這類生離之痛,豈是情麵所能忍?趁此機遇,堂堂正正見見家人,莫非不是功德麼?”

朝廷這回的反應相稱快,第三天傍晚時分,世人正在會商之際,就有人上來陳述,說是樊英帶著幾名親兵,來到山前,說是有聖指要上山來宣讀,要秦風等人作好接旨籌辦。

樊英見了秦風,略一抱拳,來到香案前,將聖旨展開,說道:“聖旨到,秦風、薑長歌、時淺顯接旨。”

讀畢,時淺顯叩首謝恩,跪著接下聖旨,秦風和薑長歌也隨即謝恩,不過“謝主隆恩”四個字,說出來還是多少有點拗口。

秦風點頭,說道:“此事乾係到眾綠林豪傑的運氣,我們不敢自作主張,且跟大師籌議再作決計。”

樊英又道:“我曉得有些人對樊某難以放心,那也在道理當中,樊某食國之祿,為國分憂乃分內之事。國度走到這個境地,就是因為內憂內亂,長年不竭,國度危如懸卵,百姓水深熾熱,樊某身為甲士,豈能行婦人之仁?獲咎之舉,還請諸位包涵。”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