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崛起_【1391 大結局1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即是說,華軍4個師的實際參戰兵力不是12個旅,而是隻要11個旅,不到8萬人,隻要7萬4千人擺佈,以是兩邊的兵力差異是1比8,而不是1比7,這是龐大的兵力差異。

全天下的目光,都集合在這一個地區,華軍和英法土聯軍,已經車馬炮對上了。

華皇瞪了王大山一眼,“他們都是農夫,能兵戈嗎?你是如何想的?如何能說出這類話來?”

王大山嚇得從速閉嘴,支支吾吾的點頭賠不是。他是被英法的標準配置形式給影響了,英法就向來都是脅參軍打頭陣嘛。

華皇坐不住了,又從拉什特前去阿達納。

這是東方重新崛起的老牌強國,同歐洲合法頂峰的兩個強國之間的對抗。

這較著是老成慎重的一套,非常公道,如果不是有幾百萬伊斯蘭兄弟做後勤,華軍底子不具有跑到歐亞大陸連絡部向全天下最強大的兩個產業國度應戰的氣力。

現在兩邊都在嚴峻的運兵當中。

王大山不曉得該說甚麼好了,歸正他是絕對想不到華皇製定的這一套戰術的,這純粹是打賭,王大山敢必定,天下上任何一個軍事批示官,都不會製定出如許的戰術,不但繞過處所軍事重鎮,還要去主動進犯處統統20萬軍隊數量以上的雄師,更可駭的是,中間平行推動的一支軍隊,也有20萬以上,兩軍相隔不過百裡,這真的叫虎口拔牙,還是拔一顆超等大的牙。

華軍在研討英法土聯軍的意向,英法土聯軍也一樣在研討華軍。

火力方麵,也是英法土聯軍占有絕對上風,華軍的總裁1878式步槍固然是疆場中最早進的,但是冇有大炮的優勢,將步槍的上風,全數抵消掉。

英法土聯軍彆離由英軍總批示克裡斯拉蒙特帶著往埃斯基謝希爾,和法軍總批示特雷弗克萊夫諾特帶著前去安卡拉。各帶一支炮營,每一個炮營各200門火炮。

兵戈就是打錢,華皇勇於單挑英法,也恰是看準了深陷經濟危急中的列強,冇有這個氣力,如果現在麵對的是德國,能夠德國能派出來的軍隊比英法加在一起都要多。

華皇看著輿圖,這的確是一個大題目,“埃斯基謝希爾位於波蘇克河邊。安卡拉位於埃斯基謝希爾以東250千米,伊斯坦布爾位於埃斯基謝希爾西北350千米,屈塔希亞位於埃斯基謝希爾西南90千米。安卡拉是土耳其第二多數會,土耳其政治、經濟、文明、交通和貿易的中間,位於小亞細亞半島上安納托利亞高原的西北部。安卡拉為僅次於伊斯坦布爾的天下第二大產業中間,有東西行的鐵路支線通天下首要都會和港口,另有公路多條通向各方。航空港保持國表裡的航空聯絡。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塞,素有“土耳其的心臟”之稱。我看,先不要焦急決定,三個馬隊旅向安卡拉和埃斯基謝希爾的連絡部活動,六個旅彆離向安卡拉和埃斯基謝希爾的周邊活動,留下兩個旅在阿達納作為預備隊,不要讓敵軍清楚我們的企圖,等獲得了精確的諜報再決定。”

王大山已經從阿什哈巴德趕到了阿達納批示全域性,在阿富汗和印度疆場的超卓表示,讓王大山現在在華軍中紅的發紫,這讓軒建章,陸軒和駱國忠等人都妒忌的眼睛發紅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