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聞其詳。”薛福成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我一向想找一個大清能夠打贏日本的來由,但是我始終找不到。”徐傑臉上不無遺憾的說道。“而我們方纔說的那些相較於治國方略來講,僅僅是一些細節罷了。相較於我北洋30餘年的洋務活動,日本的20年維新結果更好,也更完整。”徐傑心中說道,本來徐傑還籌算從國度的體製方麵來講明一下,但是看到時候已晚。更何況也冇法肯定薛福成對本身在民主政體方麵是否附和,以是本著目標已經達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徐傑便決定明天的長談適可而止。兩人又聊了一些無關緊急的話題後,便分開了旅店。
“正規陸軍,八旗兵和綠營算是冇甚麼希冀了,那些老爺們花在煙槍上的時候要遠多於花在步槍上的時候。這就去了近一半。真正有必然戰力的也就各省的練軍,”徐傑涓滴不顧及薛福成神采上的尷尬說道。
“一戰之力?北洋之戰力如何,我想大人自會清楚,我們能夠大抵列一下清國北方能夠用的軍隊,吉林有步兵34營,馬軍26營,總人數在1萬8擺佈。奉天有步兵56營,馬軍21營,總計在2萬5千人擺佈。直隸步軍大抵有105營,馬軍有38營,總人數4萬擺佈。重視這些是各省全數的軍隊,不成能直接投入一線的。現在我們來講說日本陸軍吧。”徐傑頓了一下說道。
“就算張大人故意援護,在海路斷絕的環境下,以清國之運力又能夠運多少陸軍和所需後勤到達遠在東北的疆場呢?”徐傑反問道。
“再說說兩邊的設備差異,盛軍作為北洋的精銳之師,步槍還是很不錯的,步兵利用的是美製哈乞開斯六連發後膛步槍和單發步槍,馬隊為溫徹斯特(舊譯為雲者士得)十三連發後膛卡賓槍。從機能上來講很不錯,比日本的村田步槍要先進,但是從炮兵來講,則遠不如日本,日本一個師有野炮24門,山炮12門。前者最大射程5千米,後者是3千米。而北洋的炮兵則誇大簡便,盛軍的35門火炮中隻要16門是標準的野烽火炮。剩下的要麼是37MM的小山炮要麼是11MM構造炮。這類範圍的炮隊隻能用於剿匪,和日本人打,無疑是癡人說夢。而這還是北洋中的精銳,如果換做彆的省的練軍,估計連著都不如把。而練軍以下,估計另有很多人用抬槍和大刀長矛吧?”徐傑嘲笑道。
“如果真為了朝廷,為了大清,哪軍紀渙散,吃空餉,又算那般?趕上百姓凶暴非常,趕上內奸則紛繁崩潰,這又算那般?如果真的如中間所言,我又會如此輕易的搞到大清陸軍的真假呢?”為了更好的達到目標。徐傑毫不客氣的用上了本身作為穿越者的上風。把本身曾經看過的數據搬了上來。
“從紙麵上看,清國陸軍加上團練不下百萬。但實際上一旦有事,能用上的軍隊有多少呢?”徐傑的臉上不由的閃現一絲嘲笑。
“然後呢,大清又分為北洋和南洋,一旦開戰,北洋水兵根基上是冇甚麼勝算。南洋想變更也過不去,而要走陸路,就以清國的交通環境,想要大量集結軍隊怕也是不易吧?更何況南洋的張之洞劉坤一等人怕是巴不得北洋被打的落花流水吧?”徐傑神采透出的詭異讓薛福用心口一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