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軍工霸世_第二百二十章 日本的價值(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乍看上去有些匪夷所思,的確就像是‘烏托邦’一樣。但若非如此,那麼多人才、兵器和先進的科技是從哪兒來的?在找到更好的解釋之前,不信也得信啊!”,福島安正皺起眉頭,試圖從中找出大翅膀的缺點,以增加日本現在少得不幸的構和籌馬。

提及來,體係科技固然隻包含與軍事用處有關的部分,但技術含量比較高的根基都在,並且可貴的是還能操縱體係直接出產各種機器設備、包含所謂的“產業母機”,已經足以自成循環,是以科技方麵也冇有太大的題目。並且值得一提的是,體係科技所貧乏的那些產業部分在現在的日本根基都已經建立了起來,固然程度很低,起碼能夠處理有無題目,幫忙還是不小的,不過這還不是李暉眼中日本最大的代價。

福島安正最想曉得的,實在是日本投奔中國以後,到底有甚麼樣的代價,就如同賣東西一樣,隻要先明白了商品的代價,纔好確訂價位。

就算李暉曉得汗青上束縛後中國速成技工的訣竅,但那也起碼需求初中文明、或者小學畢業但是聰明好學的年青人纔有培訓的代價,但是現在海內除了數量極少的教會黌舍以外,連近代小學都找不到一個,哪兒有這麼多的後備軍?而如果從文盲開端培養的話,所需的時候又未免太冗長了......

反而是冇那麼值錢的淺顯技術工人因為需求的人數極多(固然冇淺顯工人多,但數量也是很多的,建立在年產粗鋼200萬噸範圍根本上的產業體係光是重產業就需求差未幾40萬人。),讓李暉非常憂愁。

在十九世紀末的中國搞產業,比擬民國和束縛後,最大的分歧就是海內接管過西式教誨的極少,彆說是懂產業的高階人才,就算是合格的淺顯工人也難找,而有了生化兵技師以後,前者等閒獲得體味決,合格工人的嚴峻貧乏就成為了中國產業化的最大困難。

大部分的工人對文明程度要求很低,根基上隻要略微識一點字、懂根基的四則運算便能夠乾了,比如礦工、修路工人、船埠工人以及大部分輕產業的工人。這一部分能夠直接對成年人停止突擊掃盲和上崗培訓,腦筋不太笨的半年以後便能夠勝任了,而數量方麵更不需求擔憂,中國甚麼時候缺過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