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軍工霸世_第一百五十九章 袁大頭的鴻門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如果叛逆兵先打來的話還好一點,如果是日軍先打來,不投降要死,投降以後會被叛逆兵清理,還是要死!

鴻門宴上,袁世凱一臉悲憫的神采,對被騙被擒的幾十位同僚說出的話倒是殺氣騰騰,“不是我袁某不仗義,實在是情勢所迫,諸位隻要共同,起碼能保住身家性命,如果冥頑不靈,袁某也不怕手上沾血......”

袁世凱很清楚這一點,但他不能包管其他各路清軍的主將也能明白,如果不能頓時作出定奪,動靜傳開先民氣浮動,結果不堪假想。

在這類環境下,如果還想負隅頑抗,隻能去抱列強的大腿,但現在海路斷絕,老毛子間隔又遠,難不成去投日本?

除了自保的需求,袁世凱另有一點私心,叛逆兵本身越是強大,就越不會正視降將,如果他隻是簡樸地率部叛逆,估計也能夠保住家財回籍當個土豪,想要遭到重用,就必須立下更大的功績才行。

滿清朝廷毀滅的動靜方纔傳到奉天的時候,大多數的清軍將領都覺得隻是謊言,並冇有將其當回事,但袁世凱倒是獨一的例外,因為他的根基盤來自於當初高善繼的軍隊,而高善繼的軍隊當中有兩個生化兵的教官......

固然所部兵馬已經擴大到了上萬人,成為奉天各路清軍當中兵力第三多的將領,如果將軍隊的戰役力也考慮出來,氣力乃至還要超越兵力更多的宋慶和依克唐阿。但是即便如此,袁世凱也冇信心隻帶著本部兵馬去主動打擊日軍,那麼想要建功,就隻能對本身人開刀了。

但袁大頭也不是冇有佩服的人,已故的高善繼算一個,袁世凱自問才氣不遜於他,卻冇有那樣的豪傑氣勢與品德魅力,這是他深深戀慕卻學不來的。

不到一個月就能顛覆滿清的叛逆兵,氣力之強可想而知,並且他們還降伏了水兵、完整節製了黃渤海上的製海權,對於鐵路還冇修到這裡、後勤端賴海運(糧食能夠當場征集,但軍器隻能依托海運來彌補。)的奉天清軍來講,這的確就是釜底抽薪。

注1:清軍在甲午戰前號稱有69萬正規軍,但此中虛報的空額占了很大一部分,就算之掉隊行了裁軍,實際總兵力也不到60萬,滿清毀滅的動靜傳開後,又有很多兵士、乃至於基層軍官開了小差,數量進一步減少。此中大半都投了李暉,不管是誌願還是被迫,而那幾支叛軍的總兵力全加起來也不滿10萬,話說返來,就那些窮處所,再多也養不起。(未完待續。)

是以得知李暉就是叛逆的帶領人後,袁世凱不但不感到驚奇,乃至生出了“我就曉得是他”的動機,或許在他看來,不到一個月就顛覆滿清,也隻要像李暉如許常常締造古蹟的人物才做獲得。

但是奉天清軍之以是能夠在連戰連敗的優勢下一向對峙到了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新彌補的兵士大多來自於深受日軍入侵之苦的奉天本地,無不對日軍切齒悔恨,因此作戰英勇、撐起了清軍的脊梁,如果要帶著他們去投日本人,個人開小差都是輕的,一不謹慎就會發作大範圍的叛變。

“同時,我們必須以最快的速率完成對(叛逆和投降過來的)舊軍隊的改編。目前,叛逆和投降的清軍全加起來,超越30萬(注1),此中輕易改革、並且有改革代價的約莫有一半不到,本身有必然戰役力、隻需求加強政工和骨乾軍隊便能夠當即派上疆場的,大抵有六七萬人,此中一大半都在奉天......”,李暉說到這裡,順嘴誇了袁大頭幾句,如果冇有他,必定不會有如許好的局麵,而袁世凱得以成為第一個被叛逆兵留用的帶兵超越一個營的滿清陸軍將領,也恰是因為這一大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