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三口則坐後院子裡乘涼,叨嗑。當然部下也是冇得閒的,貞娘還跟她爹學搓燈草,到了夏天搓燈草也是有講究的,常日裡點的燈草是十二根草搓成的,而到了夏天,這燈芯就得減兩根,十根搓成的就行了。
而墨莊裡花兒帶幾個伴計閒的打蒼蠅,大熱的天,冇誰這時候出來買墨的。
“這開海禁我倒也冇感覺幸虧那裡,反倒是物價漲的緩慢的,連帶著米麪都漲,便是那布也漲了,我明天去隔壁姚家扯了一塊布料籌辦給你爹做件夏衫,足足比昔日貴了一成多。”趙氏在一邊幫著父女兩個遴選粗細一樣的燈草道。
她嘴裡的大姑天然就是韓李氏了。趙氏和貞娘趕緊迎了出去。
“他是大哥,讓我去我還能不去,再說了,本年新皇即位,統統花消從簡,宮內一利用器全都削了份額,這一塊,得利也不會多了,便是本年的絲業,怕是都難做,也不知如何的,織造府的官員這段時候動了幾位,都調到彆處當閒差去了,我瞅著這內裡怕是有題目。以是,本年的絲業也是碰不得,如此算來,本年怕是要少好些進賬。我也是想在市舶司這邊另找一些來錢的門路。聽大哥說市舶司新到了一名管事公公,姓言,有個女兒,是從他言氏族裡收養的,豐度還不錯,跟咱家三郎春秋正相稱呢,恰好能夠探聽看看……可冇想那姓言的竟是個油鹽不進的,竟然大言不慚的說要他那女兒是要招婿的……”徐二道。兩眼閃著厲色,這姓言的實在不識汲引。
“娘,你彆得了便宜還賣乖了啊,此次因著開海禁,咱家可賺了很多,不說我這一邊,便是大哥那邊,你等大哥來,你再問問大哥好了,絕對能讓你樂暈。”貞娘打趣著自家孃親。大哥這段時候也將近送桐油過來了。
“甚麼樂暈,你母親是這麼冇見地的?”趙氏冇好氣的拍了貞娘一記。
“大哥也是的,市舶司那邊的事情他護得個死緊,我們想插手都插不上,既是如許,這等子事情他又拉你去陪酒做甚麼?”徐二夫人瞪著眼。
不過,因著開海禁形成了物價上漲也是究竟,這還是一開端,而跟著弛禁日久,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就會對物價和白銀幣值形成更大的打擊,隻可惜,貞娘不是經濟學家,管不得這個,獨一能做的就是給自家墨坊裡的工人加了人為,倒是得了一片讚聲。
“老夫人早說過了,貞孃的婚事由她做主。”這時,趙氏又道,這事情當初她承諾由老夫人做主的,現在她一小我也說了不算哪。
“嗯,李墨今後的必展倒是不錯,不過徽州那邊的財產都是很封閉的家屬式的,外人很難插手的,當年大哥想插手羅墨,不也成空了,有些難辦。”徐二皺著眉頭。
可這婚配之事不是用來做義氣之爭的,總之模糊的,趙氏就是感覺徐家不鐺鐺的,彆的不說,就當初大姑那回事情,若不是貞娘脫手,大姑一家傾家蕩產也是能夠的。從這點來講,她感覺徐家非良配。
因而,徐二夫人就把宣娘子明天說的關於李貞孃的八卦說了一遍。
前幾天,她回鬆江,大嫂給她看了兩錠墨,說是婆婆給她家那本年正籌辦插手鄉試的五郎的,甚麼玩意兒,不就是在她現在顯現公公婆婆正視她家五郎嗎,她內心不痛快,是以,第二天就回南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