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病逝,無子,由藩王朱厚入承帝位,就是世宗。世宗因為蕭敬德高望重,又熟諳宮廷各種事件和禮法,以是特地詔令他入宮,辦理機務。世宗到南北郊祭奠,逢年、節、四時用酒食祭拜太廟,觀察國子監,耕籍田的時候,都由蕭敬侍從。這時蕭敬已經五歲高齡了,但仍然腦筋清楚,精力充分,在宮中進退周旋,行步不差尺寸。但是彈劾蕭敬的官員亦很多,如張原在《請逐寺人蕭敬疏》中,說他“囊橐積資不下一二十萬”[34]。毛伯溫彈劾他詭計援助已被判極刑的寺人張銳、張忠等,請亦判他極刑[35]。蕭敬要求補監局工匠一千五百人,兵部尚彭澤果斷反對,世宗亦接管了彭澤的定見[36],等等。但是,這些環境在大學士楊一清給他寫的墓表中,都冇有反應。
藉著感言,貼一下一些人物的質料主如果寺人,弘治名臣劉健李東陽謝遷劉大夏馬文升等等百度百科都有,焦芳也不例外:
蕭敬悟性很好,小時讀就能明事理,厥後更操縱宮中藏豐富的無益前提,博覽文籍,故學問豐富。他寫的詩風致狷介超脫,冇有富麗的語句。他的法開端時是臨摹歐帖,厥後轉為沈體,特彆愛好草。他曆侍六個天子,宦途也有起伏盤曲,但亦四次任司禮監秉筆寺人,四次任司禮監掌印寺人,前後長達五十年。他名下的寺人有百人之多。他對待士人暖和恭敬,楊一清在內閣時,多次因為公事有打仗,偶然楊一清辯駁武宗的定見,語中對蕭敬亦不是那麼客氣,但蕭敬並不介懷。蕭敬固然也乾了些違規的事,但還不至攬權投機,拉幫結派。他不滿其他權宦的斂財,固然在天子身邊幾十年,但第宅始終還是本來那一間,冇有為本身添置甚麼財產。退休後更是甘於林下之樂,杜門不出,絕口不談時勢,隻和相知的來客賦詩、鼓琴、下棋。垂死時,警告他的侄子、侄孫說:“做臣子的人,最首要的是不要棍騙。”其他甚麼話也冇有說。像他如許不斂財,不濫用權力的寺人,在明中葉後是比較可貴的。
蕭敬的侄孫蕭是錦衣衛批示使,從孫蕭韶、蕭歆都是進士,另有幾個任錦衣衛[37]。
弘治初年,蕭敬還是免不了多次遭到朝臣彈劾。但孝宗庇護他,為他擺脫,曾對劉大夏說:“蕭敬是我的參謀,但我一向都冇有給他權力。”[32]
李榮,字茂春,本籍西女三原今陝西省三原縣人,他生於宣德五年1430四月二十五日,景泰年間進宮,在乾清宮當寺人,服侍代宗。成化十四年147,李榮任司禮監掌印寺人,憲宗賜其玉帶、蟒衣,許禁地騎馬,其職位可見一斑。弘治十年1497,他曾主持德清公主與駙馬都尉林嶽的婚禮。當時,凡國度大政,均有李榮參與,足見弘治天子對李榮多麼正視,亦可見李榮之權勢。正德天子即位之時,李榮已經77歲高齡,要求退休,正德天子是李榮從小帶大的,一天也離不開他,分歧意退休。李榮和正德天子是這類乾係,劉瑾豈不也懼他三分?當然,李榮也不是傻子,“妖案”還冇查清,就主動“休假”了。
弘治十八年1505,孝宗病危,把太子拜托給蕭敬,這就是厥後的武宗。
嘉靖元年1522,蕭敬屢受廷臣彈劾,要哀告老退休。世宗準了他的要求,並念他疇昔的功績,除年俸外,每月再加米十石;每年撥人夫十人給他役使;逢年過節都像疇昔一樣賜給時令食品。如許的報酬,比退休的內閣大學士還要好,也是之前的寺人從未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