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來的破碗是聚寶盆_第三百二十五章 回家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拙政園的東部和中部,是用一條長長的複廊隔開的。走廊的牆壁上開有二十五個漏窗,就像精雕細作的剪紙圖案,鑲嵌在長長的畫軸上麵。人們信步走在遊廊裡。跟著漏窗斑紋的改換,園內的風景也在不竭地變幻。

大殿前的一對石柱稱露盤,是和尚就餐前放飯盛水,以供所謂餓鬼食用的器具。

這裡民風清雅,物產豐富,既能夠享儘清福,又能夠避開政敵,成了達官朱紫隱退後挑選的最好地點。

蘭雪堂為五楹草堂,東西桂樹為屏,厥後則有山如幅,縱橫皆種梅花。梅以外有竹,竹則鄰舍,旦暮梵聲,時從竹中來,環境幽僻。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

西側有兩塊形狀奇特的湖石,兩石中間夾著一條羊腸小道。中間這座石峰叫做綴雲峰,像一個龐大的屏風,擋住了旅客的視野。這類開門見山的造園伎倆稱作為障景,起著惹人入勝的感化。

出得大雄寶殿,左通普明寶塔和方丈室,右達名聞遐邇的聽半夜鐘聲的鐘樓,正火線的兩層屋宇是藏經樓。瞭望屋頂,可見唐僧、孫悟空等西天取經泥像群。

過了假山,便是拙政園的東部首要風景。明朝年間,刑部侍郎買下東部後,製作歸故鄉居。園內有山島、荷池、鬆岡、竹塢,好一派故鄉風景。這一部分的首要修建物,除了蘭雪堂外,另有秫香館、天泉閣、芙蓉榭等。

板北側是龐大的翠竹圖。堂內除了花幾,琴桌等傢俱外,另有四塊大理石屏,顯出江南文人園林首要廳堂的持重和高雅。

二人來到寒山寺正殿大雄寶殿,飛甍崇脊,據角伸展。

這座修建物,從內裡看彷彿是兩層,在裡邊看卻隻要一層。賞識姑蘇園林裡的修建物,高的樓閣要俯視。如果站在天泉閣的戧角下,凝睇飛舞的浮雲,彷彿感到樓閣正在藍天中遨遊,這就是姑蘇園林修建物上多數建有戧角的奧妙。

從圖上看,拙政園為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故鄉居,以故鄉風景為主;中部,也稱為複園,以池島假山取勝,是拙政園的精華地點;西部,也稱為補園,園內修建物多數建成於清朝,其修建氣勢較著有彆於東部和中部。

明朝歸故鄉居的仆人,曾在園林內造有秫香樓,想效仿陶淵明去官歸故鄉居的興趣。樓可四望,每當夏秋之交,家田種秫,皆在望中。現在見到的秫香館,其主體修建是重修拙政園時從東山搬家而來,體型偏大,與原景略有分歧。

這裡被譽稱吳中第一名勝,大文豪蘇東坡都說,到姑蘇不遊虎丘,乃是憾事。

翌日,兩人踏上歸家的返程。

拙政園始建於明朝正德四年,禦史因宦海得誌而回籍,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園內亭台樓閣,小橋流水,古木參天。

放眼亭取自白居易的放眼望青山,是拙政園東園最高點,北與芙蓉榭、天泉亭成為對景。在西南角樟樹旁,有一處池島假山小品。這座湖石假山上頂著一塊大石頭,形狀很像一隻翻底待修的小木船。

虎丘因它天然景觀的娟秀奇絕和人文景觀的豐富高深,顯現了無以倫比的藝術魅力。清康熙六下江南,六次到虎丘。乾隆也六次下江南,一樣六到虎丘旅遊。

斜倚亭邊美人靠略坐。天光雲影水間,錦鯉遨遊。荷蓮輕蕩。在蘭雪堂東北麵荷花池邊,臨水而築的這座捲棚歇山頂的修建便是芙蓉榭。榭,是姑蘇園林修建中的一種範例,坐落在水邊,三麵對水,四周空敞的修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