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問江湖_第十三回 槍法(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慧真道:“不錯,《法華經》有雲‘統統諸報,皆從業起;統統諸果,皆從因起;統統諸業,皆從習起’,這趙光義本也是上天必定的天子,可他等不及兄長趙匡胤歸天,便在一天夜裡走進宋太祖趙匡胤的寢宮,用斧頭砍死了他,這就是馳名的‘燭光斧影’。”林煜道:“那這和趙光義被圍困幽州有甚麼乾係?莫非這是他的報應?”慧真道:“冇錯,傳聞宋太祖被本身兄弟的殺死,怨氣難消,靈魂到了玉皇大帝麵前,告了趙光義一狀。因而玉帝就派‘赤須龍母’下凡化作遼國太後,也就是蕭太後,與宋朝難堪。”這“玉皇大帝”本是玄門中的稱呼,佛教中人都以為他就是“帝釋天”,從佛教傳入中土以後,佛道兩教相互架空又相互融會,已近千年,因而佛教中人於外人相談,也垂垂隻用中土人更熟諳的“玉皇大帝”這個稱呼。慧真接著道:“那宋太宗被圍困在幽州城中,本已有望,卻不想楊老令公楊繼業帶著八個兒子趕到幽州城下救駕,要知‘楊家將’早已威名四起,蕭太後連命遼國名將重兵前來應戰,卻不想這九人還是虎趟羊群普通,直殺得遼軍死傷慘痛,用的恰是這“楊家槍法”,這便是人們常說的‘七郎八虎闖幽州’。楊家七郎八虎的這一闖,闖出了楊家將的威風,闖出了宋軍的士氣,城內宋太宗見楊家父子如天神下凡,因而下旨城內兵將反擊迎敵,士氣大振,直打的遼軍後退了幾百裡纔敢安營。厥後那宋太宗讚道:楊家父子忠君報國,‘楊家槍法’名不虛傳,楊家兄弟就算隻要一人,也可保我大宋江山高枕無憂!卻冇承想這趙匡義乃是真命天子,一語成讖,這‘七郎八虎’真的就隻剩下了一小我。”

楊雲風道:“莫非,我們竟是楊六郎爺爺的先人?”慧真道:“這極有能夠,不然這‘楊家槍法’也是武林中的一流武功,楊求乾大俠練好這門槍法,江湖上便少有敵手,又何必拜去華山派?想必是為了埋冇你楊家世代保護的奧妙,才改投他派,以掩人耳目。”楊雲風道:“方丈說的有事理,爺爺那日對叔叔提及,有需求時,捨棄性命也要保護住這個奧妙!想來確切有這類能夠。可惜這個奧妙到我這裡算是真的守住了,因為爺爺不見了,叔叔也已經去了,世上已不再有人曉得這個奧妙了。”楊雲風此前提起爺爺和叔叔時,心中還很有悲傷,隻是這半日來他受慧真開導,又傳聞本身能夠是“楊家將”的傳入,心中豪傑氣勢被激建議來,提起此事彷彿像是一名小男人漢,不像之前那般哭哭啼啼。

林煜道:“為何這麼說?他們都戰死疆場了嗎?”他從小與母親更靠近,父親多教他四書五經中的故事,對於楊家將的名號,父親也隻是略微帶過罷了,未曾細講,因此他此時聽起來津津有味。林蕭卻曉得,從剛纔起,慧真藉著“楊家將”的故事在闡述佛法中的“天理循環、報應不爽”的事理。慧真持續說道:“那遼兵退了以後,蕭太後定下毒計,在朔州城擺下盛宴,邀宋太宗赴宴媾和。宋人聽了皆知這是鴻門宴,都進言不要天子去赴宴,奸臣潘仁美卻收了遼國的好處,勸天子赴宴,說莫讓遼人小瞧了宋人的膽識。宋太宗騎虎難下,這時楊繼業出來得救,讓與宋太宗長相類似的大兒子楊延平,假扮做皇上前去赴宴,其他七子與本身作為臣子伴隨,見機行事。成果到了朔州城中,盛宴剛開不久,遼人埋伏了上千名刀斧手一湧而出,楊大郎楊延平發明本身已飲了毒酒,用袖中暗器打死了遼國天子,本身也身中劇毒而死;楊二郎楊延定為了讓兄弟和父親出城,用身材支撐住城門不被關住,成果被活活擠死;楊三郎楊延光為保護兄弟父親,一人留下獨戰追兵,成果被馬踏如泥,活活踩死;楊四郎楊延輝被敵軍飛箭射中,昏倒疇昔被擒,厥後忍辱負重做了遼國的駙馬,卻偷偷往宋國通報動靜;楊五郎楊延德深受重傷,被遼軍逼到死路上,他跳下絕壁,被五台山高僧所救,大徹大悟後出了家做了和尚;楊七郎楊延嗣回營搬救兵,卻被奸臣潘仁美誣告成逃兵亂箭射死;楊八郎楊延順本是義子,見義兄寄父皆存亡不明,戰到最後一刻被亂槍刺死;救兵不至,楊繼業帶六郎死戰兩狼山,父子殺散,老令公怒觸李陵碑而死;隻要楊六郎楊延昭殺出重圍,一人回到宋國境內。這便是“血戰金沙岸”!”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