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煙雨行_第九十四章 佛道之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小沙彌看茶,蘇幕遮剛接過,就聞聲場內對峙的兩大家脫手了。

佛道之爭始於百年前,白馬寺寂源和尚與羽士浮生羽士二人常辯兩教之邪正,浮生屢屈,退而作《老子化胡經》,當時本是抵賴之作,對佛道影響皆不大,孰料卻開啟了隨後百年佛道兩家之爭端。

“草木皆有靈,是以方有治病的藥石之方,或許井下有位草木之神也說不定。”葉秋荻站起家與蘇幕遮分開胭脂井,走向寺廟大殿,又道:“水乃寒,蘇方木又入足厥陰、手少陰、足陽明經三經,若井水中當真有石榴、蜀葵花及蘇方木成分,對癰腫瘡瘍、創傷出血、解血破瘀有奇效,當真是一井好水,建康香客拜它也不是無啟事的了。”

“曾棘奴代江北漢人謝過王爺!”曾棘奴躬身行大禮。

大德和尚的佛珠顆顆如龍眼大小,珠子為一百單八顆,使起來虎虎生風,掄刀劈砍的刀招陳跡較著,招招淩厲,逼著樓觀道的道長不竭地碎步後退。但道長卻不狼狽,尹喜所傳道經《文始真經》本就以養性為宗,短長在內力而不在招式。

蘇幕遮瞭然的點點頭,又問羽士是何來路。

蘇幕遮與葉秋荻出了竹林,由雞鳴寺後門入廟,在路過胭脂井時,井旁已經沉寂無火食,隻餘香燭炊火氣。蘇幕遮獵奇地趴在井沿,見井水伸手可及,清澈非常,果然有一股淡淡地的胭脂香,不由地問道:“你說這胭脂氣有由而來?”

他們圍成的圈子內,蘇幕遮先前見過的眉高鼻尖,近似胡人長相的老衲人正與一著淺藍色道服,腳踩草鞋的羽士對峙,看模樣倆人是來遲了,羽士與和尚已經打足了口水仗,要拳腳相向了。

“樓觀道?!”蘇幕遮很快猜道。

公然,大德和尚步步緊逼卻未能一鼓作氣將羽士攻陷,再而衰,三而竭,氣勢稍泄便被道長抓住了機遇,一把長劍如蛟龍出海,攪入大德和尚的珠影刀光中。

但大德和尚當年能橫行冀州,自是有一番本領的,他曉得本身弊端,一向留有後招。待道長青鋒斜刺被他側身躲開,來不及收劍之際,大德和尚趔趄著身子,原在右手的佛珠出乎料想的在背後轉到左手上,順勢一劈,龍眼大小的佛珠裹挾著雷霆之威甩向道長。

虛正要施禮,被蘇幕遮揮手止住了。

“道常有為,佛本偶然,卻猶此黨同伐異,殊可歎也。”曾棘奴感慨一聲。

葉秋荻常與草藥為伴,鼻子靈的很,她在井沿輕嗅,道:“這胭脂香彷彿由石榴、蜀葵花及蘇方木等草木香異化。”

蘇幕遮驚奇,道:“這倒奇了,也不知這井水是如何雜入這些草木之香的。”

道長反應也快,見來不及自救,乾脆拚個兩敗俱傷,長劍向右撩起,如龍擺尾,掃向和尚下肋。

虛尚未答覆,葉秋荻便出言指教蘇幕遮,以增加他的江湖經曆,道:“觀這羽士,在劍法與身形上,動若流水,靜若明鏡,反應極快,暗合在己無居,形物自著的道法,是何來路一猜便知。”

有史記錄,老子西出函穀關時,為時任函穀關的關令尹喜著書高低篇,留品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而尹喜便是樓觀道的祖師爺。後老子化胡成佛之說,便由彆史記錄的尹喜與老子聯袂遊流沙化胡的傳說延長而來。

兩邊雖有禁止,打下去不致命,卻也難逃重傷之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