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家女人_長恨如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婚後第三天,遵循奉化民風,蔣介石攜新婦陳潔如回到溪口。陳潔如仁慈,毛福梅渾厚,是以二人相處非常和諧。應毛福梅的要求,她對蔣經國也是非常照顧,被蔣經國親熱地稱為“上海姆媽”,蔣緯國對這位稱為“庶母”的女人也非常愛好。

很多時候,我們放棄,覺得那不過是一段豪情,到了最後,才曉得,本來那是平生。在承平洋的渡輪上,陳潔如聽到了令她痛不欲生的動靜。蔣介石頒發《蔣中正家事啟》:“各同道對於中正家事,多有來函質疑者,因未及發矇複,特此奉告以下——民國十年,原配毛氏與中正正式仳離。其他兩氏,本無婚約,現在與中正離開乾係。現除家有二子孫,並無妻女。惟傳聞失實,易滋淆惑,特此奉複。”

在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前夕,他親身來到陳潔如上海的家中,做她的事情。為了調換陳潔如的應允,他不吝在佛前發下重誓。“自本日起五年以內,必然規複與潔如的婚姻乾係。如果違背誓詞,冇有將她接回,祈求我佛將我殛斃,將我的南京當局打成粉碎。如果十年二十年以內,我不對她實施我的任務,祈求我佛顛覆我的當局,將我放逐於中國以外,永不準返來。”陳潔如無法之下,隻得同意蔣介石的安排,踏上了赴美留學的門路。此生若得幸運安好,有誰情願顛沛流浪。

人間的芸芸眾生皆有定命。1949年蔣介石敗北來到台灣,平生再未回到大陸,也是應了他當初許下的誓詞。1961年,經周恩來親身批準,陳潔如移居香港。1962年,蔣介石派戴安國捎給陳潔如一封親筆信。他在信中說:“疇昔日風雨同舟的日子裡,所受照拂,何嘗斯須去懷。”此時的蔣介石,也已經是一名七十多歲的白叟了。在回顧舊事時,想必他的內心裡也對這個女人充滿了虧欠。如此情真意切的一番言語,應是陳潔如淒清孤楚的日子裡,最好的安撫了。

在美國的五年裡,陳潔如苦修英文、養蜂和園藝,並在哥倫比亞大學教誨學院獲得了碩士學位。五年後,她踐約回到中國,獨安閒上海的老宅裡過著深居簡出的餬口。“人麵不知那邊去,桃花還是笑東風。”他們的愛情始於此,也結束於此。

蔣介石做出這一行動時,他與陳潔如尚處在新婚燕爾、如膠似漆的階段,離他向陳潔如血書盟誓“海枯石爛,永穩放心”也不過半年時候。先人常常收回如許的疑問,在四個女人當中,蔣介石最愛的人是誰?由此看來,他大略冇有真敬愛過任何一個女人。與中國汗青上那些癡情的天子比起來,蔣介石可謂是典範的“愛江山不愛美人”的代表。

再堅毅的誓詞在政治麵前也不過是鏡花水月罷了。1926年,呈現在蔣介石日記中的字眼,多是陳潔如不知治家,教子無方,奢糜趨俗,招搖敗名,等等。而他是如許描述宋美齡的:“上午,往訪美齡;下午,美齡將回滬,心甚依依。”實在,欲加上罪,何患無辭呢?愛與不愛,隻在心底的一念之間。

1971年2月11日,在香港寓所內,陳潔如走完了孤傲的平生。她生冇有像夏花一樣光輝,死卻若秋葉一樣靜美。

二十二歲的陳潔如萬念俱灰,家國萬裡,那邊纔是歸程?

蔣介石的婚姻,常跟著他的身份職位而竄改。現在的蔣介石早已非昔日可比,那麼,陳潔如還能與他比肩站立嗎?或許,年青的陳潔如還冇成心識到這一點,但蔣介石的內心已墮入兩難的地步,明智的光輝呈現在兩人的濃情密意裡。隻要當生命的繁華落儘,才氣閃現出運氣交叉的頭緒。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