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家女人_各安天涯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餬口的苦痛折磨向來不會因為人事而心軟,這個靠近百歲的白叟相擔當受下落空嫡親之痛。1989年,長孫蔣孝文病故;1991年,次孫蔣孝武病故;1992年,外甥孔令侃去世;1994年,外甥女孔令偉歸天;1996年,小孫子蔣孝勇病逝;1997年,方纔度過百歲壽辰的宋美齡,又接到兒子蔣緯國病逝的惡耗。白髮人送黑髮人,永久是人間最錐心的刺痛。平生的繁華,換來老景的苦楚。

來到台灣以後,宋美齡固然也參與政事,但已經冇有直接乾與政務的權力。以是,在台灣餬口的光陰,能夠是宋美齡平生政治生涯中最輕鬆的時候。蔣介石來到台灣時,已六十四歲的高齡,不管是身材還是精力都不再合適持續當一個統治者,因而他培養本身的兒子蔣經國作為交班人。蔣經國今後公然不負所望,將百姓黨政權緊緊把握在本技藝裡。

在台灣迴歸故國一週年之際,蔣介石與宋美齡應邀飛往台灣插手台灣光複一週年慶典。對於台灣一行,蔣介石曾在日記中寫道:“餘九歲喪父,同年清廷割讓台灣於日本,至今已五十一年矣。餘之平生,自九歲迄今,無日不在孤苦伶仃艱苦鬥爭中,而台省同胞在此一期間,亦受儘日人奴役與壓迫之痛苦,今經我天下同胞處置八年之艱苦抗戰,終得勝利,台灣失地始得光複,可謂艱钜極矣。”

1950年1月13日,宋美齡結束美國之行,飛回中國。但是,她不曉得,大陸已經冇有她的容身之地。坐在飛機上的宋美齡,一種向來冇有感遭到的滄桑油但是升。天下之大,那邊為家呢?

蔣介石與宋美齡彷彿健忘了,政治上“冇有永久的朋友,也冇有永久的仇敵”,統統都是建立在好處的根本之上。本日,美國人回絕了宋美齡的要求,一年以後,他們又儘力以赴援助蔣介石,構成了對中華群眾共和國的封閉線。

或許,是上帝憐憫這個虔誠的後代,不忍心再讓她孤傲地留在人間。2003年10月23日,宋美齡安靜去世。

此人生,歡愉太短,痛苦且長。1975年4月5日,蔣介石以八十八歲高齡去世。冇有蔣介石在身邊,宋美齡的生命隻能是一種淒厲的殘破,更是一種愛情的殘破。次年,宋美齡遠走美國。

抗日戰役勝利後,蔣介石與中國共產黨各占中國的半壁江山。同一大陸是蔣介石平生的雄圖誌願,以是,他不顧戰後百姓的困苦,策動了全麵內戰。蔣介石這一有違人和的行動,終究惹得天怒人怨,不得不以倉惶出逃為了局。

1946年5月3日,蘇聯軍隊終究撤出東北,但是,這時共產黨已經安定了在東北的戰果,蔣介石落空搶戰無益陣勢的先機。同年同月同日,蔣介石與宋美齡分開陪都重慶,再次飛抵南京。

曇花在生命乾枯的一頃刻,用儘畢生精力綻儘芳華。蔣介石南京百姓當局在滅亡的前一刻,也曾有過光輝,隻是這光輝長久得如同曇花一現。1948年5月20日,在南京百姓大會堂,蔣介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宋美齡如願以償地成為“總統夫人”。

一出完美的豪傑和美人的故事落下帷幕。曾經的楚銀河界、是非各種,都耗費活著局的起起落落中,隻要這豪傑美人的故事,還在中華的大地上,耐久傳播。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