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國色_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數日以後,李重九率雄師到達懷荒鎮,稍事歇息。劉易,周旭,姬川這三名懷荒鎮出身的文官,以及曇宗,當即來拜見李重九。世人也是久彆相逢。

“但是法紀不成違,如果大家都是如此,靈丘縣的荒地也就冇人開墾了,到時候你們來歲一樣會餓死,隻是早死晚死的辨彆,來人一概拖下去鞭十下,老弱婦孺減半,刑法以後,並再給他們春小麥的種子,若再犯刑法更加。”

李重九要想追逐李淵,李密,本身起首要在中原積蓄名譽,培養本身的名聲,而在草原上,則不必顧及名聲,巧取豪奪,擴大權勢,畢竟草原上鮮講仁義,更推許強者為王。

當然如此生長的弊處也是大大有的,就是名譽起勢太慢。正所謂發財方能立品,朱重八的義兵當年在淮右的時候,軍糧不敷的時候還是吃人的,以後有了底子,這纔講究起禮義廉恥。而張士誠雖深得民氣,最後城破時,全城百姓情願與他同死,百姓有言,生不謝寶慶楊,死不怨泰州張。最後還敗在朱元璋手上。

而對於李淵他們,則必須采取合縱連橫之道,停止他們作勢的速率。現在李密在本身多番催信,報告事理下,一向遲遲冇有南下攻打東都。隻要李密一日冇有攻打東都,在關中的隋軍就不會東進聲援,而關中隋軍一日不東進,那麼李淵就不敢從晉陽起兵直取關中。這相稱於多米諾骨牌,比較汗青上,李密已推遲了半年,冇有攻打東都,那麼李淵也冇法從晉陽起兵造反,那麼篡奪關中的打算,也會比汗青上大大推遲。

第兩百一十七章安民養望

雁門郡五縣,劉武周占了三縣,陳孝意扼守一縣負隅頑抗。至於靈丘縣,卻臨時無人理睬。並非計謀位置不首要,隻是之前突厥入侵雁門時。這裡粉碎得最為嚴峻,以是兩年疇昔了,這裡還是一片荒涼。現在李重九決定重修靈丘縣,在這裡收攏流民。而重修靈丘縣的目標,天然是在雁門楔入一個橋頭堡,一麵作為上穀郡的樊籬,以抵抗劉武周,彆的也是包管飛狐縣與懷荒鎮之間的這條商路的暢達。

一年不見,懷荒鎮更已是大不一樣,在城北的草市,現在已是生長成為一座涓滴不減色於本城的附城。據周旭論述,在這裡四方的胡商漢商超越三千人,乃至連來至西域,高句麗販子也有。就算是夏季懷荒鎮的闤闠也是一派欣欣茂發的氣象。

若非有懷荒鎮的財務支撐,李重九此次南下用兵大範圍開支,也就不能夠保持,這座城池建立不到兩年已是給李重九帶來源源不竭的支撐。不過李重九聞此倒是多了一份憂色,懷荒鎮處於突厥,劉武周權勢的火線,一旦開戰,這裡就會處於前沿,到時候難道大大粉碎了李重九現在最大的財務支出。

論強取豪奪,竇建德,杜伏威當然妙手,而李重九的上風卻不在於此,比起人多勢眾,亂世中民氣向背也是首要的。如果安寧民生,領內百姓充足了,本身名譽也就晉升上去了,將來四方來投,攻略彆人的領地也比較輕易消化。與人多勢眾相較,名譽也是勢的一部分。

周旭不知不覺已是樂在此中,深深代入了周校長的興趣,他感覺能夠擴大講授的範圍。周旭乃至向李重九提出蒙學,小學,郡學,這三個一級級晉升的學院。來由是李重九現在已成為一郡郡守了,不成再以懷荒鎮戔戔一偶之地創辦教誨,也要擴大門生的範圍和人數。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