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爭雄_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戰而勝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乙支文德、高用心中想甚麼,隋臣們誰也不清楚,不過,現在卻異口同聲地承諾下來,由虞世基地點中書省製定寢兵降隋的條約,高成取出了王印,楊廣拿著玉璽,相互蓋了印記,使條約正式見效。

楊廣第一次征遼東時候,就抱這個目標,不讓雄師無私主戰,統統聽他批示,並且碰到高句麗軍投降,不得濫殺,要全數采取,彰顯他聖可汗的胸懷,卻導致貽誤戰機,喪失慘痛。

楊廣在大帳內,訪問了這位中年使節,得知了高句麗王的企圖後,愣住了,他本覺得此次也要鏖戰到底,霸占平壤城,完整毀滅這個小國,卻想不到剛開戰不久,高句麗王就派人乞降了。

因而,楊廣要求使節歸去傳話,要媾和,陛下至心誠意,翻開遼東城,撤出軍隊,並且讓乙支文德、親王高成,親身過來遞交請降書,簽書畫押,蓋上一國王印才氣夠,並且要把投降之事寫成檄文,然後張貼高句麗境內,眾所周知,今後憑藉大隋,那才氣夠接管。

那位使節名為呼延俞,是高句麗一名交際使臣,此時恭敬道:“我王已經沉痾在身,此次前來投誠議降的長官,是宰相乙支文德,以及七珠親王高成,都是我高句麗儘力與身份,最高的臣子了,足以代表我王。”

“你們要舉國投降嗎?”

呼延俞答允下來,告彆出營,回遼東城內傳話。

隋軍兵臨遼東城下,數十萬雄師,把這裡圍住,乙支文德、高成帶了一萬人馬早一步過來援助,但是隋軍尚未攻城,高句麗就派出使節,去了大隋陣營內送去動靜,高句麗要臣服隋國,不再稱王,請罪媾和。

隋軍接辦了遼東城,今後這裡成為隋國在東北的一個郡,高句美人則撤回鴨綠江以東,並交出了斛斯政等大隋叛臣,楊廣得償所願,告終芥蒂,執念也就消弭,對遼東彆的事冇有了那麼熱中,下達撤兵的號令,各地征調而來的府兵士卒們得知動靜,天然大喜過望,喝彩非常。

楊廣的行轅麵向遼東城而立,重兵扼守,壕溝、拒馬、波折等,應有儘有,防備森嚴。

“啟奏陛下,我們需求看到白紙黑字,另有高句麗王印,由他們的媾和代表親身說出,並且簽書畫押,真正見效,才氣信賴。”裴矩是大隋交際家,對這方麵深有經曆,以是提出建議。

現下高句麗使節這般話說出來,比楊廣想的還要有誠意,棄用高句麗名,改成遼東郡王,每年朝貢,不再對抗,還交出叛臣,把他誇獎為聖可汗等,讓他真正舒心了很多。

第三次征討高句麗,雷聲大,雨點小,就如許落下帷幕,楊廣保全了顏麵,自欺欺人般完成了開疆拓土,分開了遼東。

楊廣頓了頓,朗聲道:“高元既然痛改前非,悔不當初,熟諳到了本身的決策弊端,曾使得遼東生靈塗炭,血流成河,的確有大罪。不過現在痛定思痛,情願歸附我大隋,疇昔的罪惡,就不過量究查。朕封高元為遼東郡王,算是我大隋朝廷的一名異姓王,遼東一帶,割讓給我隋疆,遼東城以東,過鴨綠江,仍歸高句美人具有地盤,要與百濟、新羅戰役共處,今後聽候大隋的調派……”

“我王願昂首稱臣,今後歸順隋國,不再以一國之王自居,每年朝貢,永久和好……”高成說了一番話,使楊廣聽了很受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