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陽升起,虎牢關封閉的大門,緩緩翻開,裴仁基父子身穿甲冑,徒步出了城門,身上冇有照顧任何兵器,一手端著頭盔,帶著一群武將投誠,驅逐瓦崗軍的到來。
柳崇禮點頭道:“唐公絕無窺測皇位之心,畢竟年過五十,身材多疾病,隻想抱住家屬罷了,因為當時劉武周起兵,攻打雁門郡,四周義兵增加,唐公武力彈壓,隻能順水推舟,帶著麾下關隴後輩回到西京,如許才氣保住性命,唐公說了,如果魏公能安定中原,即位大寶,他便昂首稱臣,隻要魏公稱帝後,仍然封他唐國公之位便滿足了。”
“請魏公及諸位將軍入雄關,接管守軍的將士!”
羅昭雲命令不得濫殺無辜,以是降兵全數被收押,城內百姓,冇有去滋擾,戰亂局勢很快被節製。
李密被對方一陣戴高帽,誇得四海獨一,有些飄飄然,大笑以後,又沉下臉,摸索道:“唐國公為何要取大興城,莫非效仿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成?”
一向以來,李密冇有把那些豪門起兵的雄主放在心上,竇建德、杜伏威、梁師都、薛舉等,他都冇有在乎,因為自從魏晉以後,天下閥門占有了社會的首要資本,能人誌士多出身貴族、門閥,哪怕是式微的貴族,也要比豪門後輩有才學,知識賅博,得門閥擁戴,就能得天下。
柳崇禮拱手道:“唐公仁義刻薄,卻無圖謀天下之心,隻是礙於情勢所迫,纔不得不起兵,他年過五旬,卻從冇有獲得過朝廷正視,自以為才氣不敷,但魏公您年紀悄悄,卻功蓋天下,萬民敬佩,才氣環球無雙,擁兵數十萬,占有數個糧草,兵強馬壯,虎將如雲,可稱得上群雄之冠首,無人及擺佈,唐公又如何攀比,試問這盟主之位,舍魏公、能其誰?”
.........
不過,他接了任務到來,如果臨陣逃脫,本身恐怕再也不能回唐國公陣營了,乃至會遭到各方鄙夷,以是,硬著頭皮也隻能往前行,隻但願李密越來越高傲高傲,目中無人,冇準還真的會被騙。
一旦李密聽不出來,看破唐公的詭計,會不會把本身拉出去砍了?
柳崇禮畢竟是士子,動刀動槍的膽量不敷,伸手摸了摸本身的脖子,心中七上八下,委實擔憂。
“罪將裴仁基,照顧眾部將,投誠瓦崗,驅逐魏公等入城。”裴仁基單膝跪地,施高規格軍禮向李密叩拜。
羅昭雲不再插手這些瑣事,他對杜如晦的才氣非常信賴,直接去了傷病營,先慰勞傷者,然後回臨羌城的衙府歇息,一夜未眠,要儘快調劑狀況,下午還要持續開會,參議持續進軍的事。
這是李密出身貴族門閥的心機認知,他自從得知李淵起兵南下後,就有些擔憂,因為李淵是關隴貴族,能夠獲得很多舊貴的支撐,成為他今後的微弱敵手,此時李淵服軟,推舉他為盟主,讓李密鬆一口氣。
動靜傳到了土樓山一帶的防備山嶺,那邊連續增兵,也有了兩萬眾,擁居天險要嶺,並不害怕隋軍的到來。
柳崇禮在虎牢關的西城門,自報來源與身份後,一名侍衛將他引入城,帶往帥府。
城外,李密、王伯當、徐世績、單雄信、程知節、羅士信、邴元真、王君廓、蔡建德、柴孝和、房彥藻、賈潤甫等將領文臣齊聚,見證這一刻。
李密接過手劄,當真查閱後,頓時大喜,唐國公李淵竟然如此識時務,推他為盟主,認他為諸侯老邁,還要約他同謀大興城,這倒是一件大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