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旨內容很簡樸,擢升羅昭雲為四郡總管,統攝軍政大事,戍守邊關安寧,彈壓處所叛軍,同時裁軍馬,要毀滅竇建德的權勢。
數今後,四郡郡守都到了,彆離是於仲謙、潘櫟、邵長函、祖頲四人,涿郡府兵鷹擊郎將羅藝、漁陽郡鷹擊郎將晉文衍、北平郡府兵郎將賀蘭宜、燕郡府兵郎將宋鑲,從遼東撤返來的鎮戍邊關的大將軍薛世雄、麥鐵杖也到來。
“遠處不曉得,不過河北、幽州一帶都是重災區,米價必定貴,大業七年,洛陽米價是兩文錢一斤,現在各地大亂,官商大戶都在囤糧,地步又荒涼,洛陽靠近幾大糧倉,不愁米吃,但米價也漲到了五文錢,燕郡的米價,已經快達到了二十文,百姓底子冇有錢買。”
唯獨晉文衍、賀蘭宜這兩位胡族將領,眼神相互對視,都有些不甘,之前二人在各自郡內,具有兵權,說得很算,此時被人管束,天然不甘心。
薛世雄等人起家拱手,然後退出去此臨時的將軍衙門。
現在他手握聖旨,相稱於欽差大臣,總管四郡的民政與軍權。
“末將領命!”薛世雄、麥鐵杖固然都有威名,但是對這年青少帥還是很恭敬的,欣然領命。
邵長函拱手解釋道:“大業五年,顛末大貌索檢,天下人丁總數是四千七百多萬人丁,這此中另有很多冇有戶籍的仆從、仆人冇有計算,大隋境內有一百九十郡,均勻下來,每郡約莫二十五萬人,不過,究竟上,以兩都、齊魯、河北等中原要地人丁麋集,而邊疆希少,涿郡在大業八年人丁總數二十萬人,漁陽郡十七萬,北平郡十三萬,燕郡隻要十萬多人,顛末修運河、長城,三次與高句麗的作戰,四郡百姓流亡,勞役滅亡,戰死疆場三項加起來,共少了二十多萬人丁。”
“羅某承蒙陛下信賴,拜托重擔,具有此地生殺大權,可先斬後奏,統統從權,非論是民政,還是軍方建製,統統都聽候本將軍的調遣,爾等可有貳言?”
羅昭雲派人在薊縣城內,另立一個將軍衙門,作為此次征調雄師的臨時辦事處,隨後命令燕郡、北平郡、漁陽郡的郡守、府兵郎將、遼東駐軍大將十足過來參與議會。
其他人則是文官一列,武將一列,各安閒胡椅上坐好。
羅昭雲蹙起眉頭,如果以北方四郡為按照地,冇有百姓如何能行,如何崛起?打起仗來,冇有百姓作為根本,征兵、勞役、賦稅等等,都冇法比得過中原地區,這是短板。
“好了,諸位將軍,時候緊急,請歸去抓緊抽調兵馬,臘月前爭奪完成整軍之事,因為來年開春,竇建德就會帶領雄師來攻涿郡,早做籌辦,可早練習,本將軍不打無掌控之仗。”
“即將入冬,四郡災黎環境如何?”
羅昭雲接下來,跟幾位文官會商民政,扣問四郡的戶籍都有多少,耕耘麵積,災黎環境。
今後這裡就是他起兵之地,按照之所,以是,羅昭雲籌算趁此機遇,清算一番,把不服從於他的一些固執派、保皇派、見風使舵派,都給撤除,換成信賴部屬。
祖頲歎道:“我燕郡最為嚴峻,人丁銳減了一半,本就是邊疆之地,人丁希少,現在更少,不敷五萬百姓。”
這內裡羅藝固然還是府兵郎將,但爵位比世人都高,並且又封了侯爺,以是坐在文武官吏的最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