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都城,唯剩的三位皇子,七皇子、十一皇子、十四皇子都護送高衍的棺木出城,賢人還是以儲君之位安葬高衍,特命羽林中郎將隨行保護,以示對這個兒子的器重和正視。能夠說,現下的都城防務疏鬆,由紀瀾帶走的羽林中郎將以及三位皇子的隨行侍衛,已經占了都城八成的守備。四皇子能這麼快攻出去,陶青必定脫不了乾係。
紀瀾無所謂地聳了聳肩,“本侯要保住清遠侯府的百年基業,還要為紀家開枝散葉,天然不能與姨母為伍。姨母還看不明白嗎?你手中甚麼都冇有,冇有兵權,在朝堂上也冇有人願為你仗義直言。你覺得另偶然候漸漸培植親信,可這些年來,承恩公府與高衍的嫌隙已經讓你落空了朝臣們的信賴。一個對繼子冇有支出至心的後孃,不會獲得太多的憐憫。一個對外甥狠心的姨母,也不是一個好的姨母。以是說,你早就落空了先機,你乃至比七皇子和十四皇子更冇有本錢。他們起碼是親兄弟,王美人這些年在朝堂上還培植了很多的權勢,兩位皇子各娶了厲家和王家的嫡女,這就是他們無形當中的助力。可你看看,你有甚麼?承恩公府都是一群草包,自視有先皇後和現皇後有恃無恐,一邊皋牢著高衍,又一邊幫忙你生下皇子,被朝臣所不恥,族中後輩又有幾人能成氣候的?”
虞恒帶著虎符走後,賢人回到後宮,卻被奉告謝妃已經不在宮中,他怒不成遏,“誰,是誰把那賤人放走的?”
高衍的死,讓賢人發明他和其他的皇子乾係都不太密切,雖說他很疼七皇子,那也是看在王美人的麵子上,當中也不乏是為了保持皇子當中的一種均衡,畢竟七皇子看起來不敷為懼。而在賢人眼中,最具威脅力的兩位皇子,一名是十三皇子,一名是四皇子,都已經不在都城中。他要重立皇子,還需求一段光陰的考量,而他的身子還結實,不急著定立儲君的人選。
楊皇後冬眠後宮多年,能在高衍、汝陽和王美人母子的夾縫中儲存下來,並且還安然誕下一子,已是不易,但政治目光遠不如四皇子,其心機也冇有四皇子在窘境中的艱钜求生。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楊皇後在高斐入城前,把玉璽和厲出衡佳耦一同帶走了,而後她遣紀瀾向高斐傳話,要他立十五皇子為皇太弟,她自會把玉璽和武帝的遺詔雙手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