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_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譯文】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講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所說統統法,隻是就隨順世諦事相而言,就空寂性體的態度,統統萬事萬物,都不是實在的,以此顯發的事相,而立各種化名。

如,是穩定的、寂靜的法身;來,是隨緣的、竄改的應身。應身縱有千百個,法身仍然是本來的那一個。

諸佛預知弟子某世證果,及其國土、名號,而予以記彆。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佛告須菩提:「善男人、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統統眾生,滅度一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故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以是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此處可從兩個層次來講:(一)自菩薩而言,如果菩薩存著我滅度統統眾生的心念,那麼就是落於人、我分彆的圈套裡,有了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不同心,這一念生起,便「差之毫釐,失之千裡」,不時都起彆離念、到處都見彆離相,有念有相,滅度時,那邊還能不彆離卵生、胎生、有色、無色的統統眾生呢?既然不能劃一滅度統統眾生,當初所發的菩提心也等因而空談了,如何還能稱得上是大慈大悲的菩薩呢?以是,佛陀說:「即非菩薩。」(二)自眾生而言,度眾生乃是在度自性眾生。在前麵第二十一分裡,佛陀開示了眾生者,「彼非眾生」的看法。為甚麼彼非眾生呢?溥畹大師說:「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化名,劃一性中,無自他之形相。」在真如以內,眾生與佛是劃一不二的,所差彆的處所,是在「佛乃已度之眾生,眾生即在迷之諸佛」。以是,固然滅度統統眾生,究竟上無眾生可度,因為眾生本自具足真如法性的原因。菩薩隻不過是示現眾生本身本有的,令他悟解本知本覺罷了。

「須菩提!我所得無上正等正覺,是真假不一,不能執為實有所得,也不能執為空無,因為統統諸法萬象,無一不是今後空寂性體所閃現的,以是,如來講統統諸法都是佛法。

佛陀聽完須菩提必定的答覆後,高興地說道:「很好!須菩提!實際上,我並冇有獲得一種法叫做無上正等正覺的。須菩提!如果我有獲得一種法叫做無上正等正覺,然燈佛就不會為我授記說:『你在來世,必然作佛,名釋迦牟尼。』正因為冇有所謂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法可得,以是然燈佛才為我授記:你在來世,必然作佛,名叫釋迦牟尼。

便是「人無我」、「法無我」的二無我,亦名二空。「我」是妄情所執的實體,而此實體,人法都無,畢竟空寂。人無我:報酬五蘊假合,因業流轉,冇有平生穩定的實體。法無我:非論佛法、世法,皆為依緣假立,對待而有,冇有獨立存在的實體。

「為甚麼呢?所謂如來,就是統統諸法體性空寂,絕對的劃一,超出統統差彆的固執。佛陀已證入此理,是以才名為如來。如果有人說,我得了『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實際上並冇有一種法,叫做佛獲得無上正等正覺,隻是為了令眾生瞭然修行的趣向,便利設有無上正等正覺的化名。

這時候,須菩提向佛陀叨教道:「佛陀!善男人、善女人,已經發心求無上正等正覺,應當如何保持那顆菩提心?如何降伏那妄圖動唸的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