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賢人的大力支撐,馮延壽持續在揚州大刀闊斧的清算,不過三年,就把兩淮的鹽務清除。
因而,馮家剛除了孝,賢人便一道聖旨砸下,命馮延壽去江南給他收鹽稅去。
但是,休咎相依,季氏做了馮家大奶奶後,許是太順利了,老天爺都有些妒忌了,便動了脫手指,給季氏添了些‘費事’。
姚希若雙手捧著一個錦盒,恭敬的說道。
顧伽羅照實相告。
顛末幾年的儘力,馮延壽將市舶司運營的風風火火,每年收取的海關關稅幾近與鹽稅持平,大量的真金白銀順著海運流入了大齊的國庫和賢人的內庫。
賢人手中有錦麟衛,另有密摺,以是曉得很多黑幕。
賢人不是個不食肉糜的蠢天子,閒暇時,他會換上便裝出宮逛個街、看望下民情。而東大街上最贏利的買賣莫過於銀樓、錢莊和西洋鋪子。特彆是西洋鋪子,的確就是一本萬利的暴利行業。
幸而馮延壽是個有真才實學的,哪怕是丁憂,他也冇有閒著,給父母謄寫佛經、鄉間守孝的同時,他破鈔數載時候重新講明瞭四書等文籍。
連帶著也曉得了西洋外貿的各種暴利和貓膩。
好輕易給祖母守完了孝,太子也即位做了天子,馮延壽起複入了翰林院。
馮延壽公然是個辦實事的人才,領了聖旨,二話不說便帶著家眷去了揚州。
有了大量的鹽稅彌補,大齊國庫充盈很多,但誰都不會嫌錢多。賢人的陵墓還在修建,恰是需求大把銀子的時候。
姚希若和顧伽羅不愧是‘好姐妹’,兩人固然相互仇恨,但腦電波卻能偶爾碰撞到一起。
季氏剛過門冇有半年,馮家老太爺、馮延壽的祖父便亡故了。
見馮延壽提到了這一塊,聖民氣動不已,跟幾位內閣大學士商討了一番,最後一拍禦案宣佈重開市舶司衙門,衙門建在泉州,由兩淮都轉運鹽司使馮延壽擔負首任市舶司。
對於馮家,顧伽羅的豪情很深,馮家不但是她的嫡親,還是她最強大的背景之一,不管是為了豪情,還是為了好處,她都要跟孃舅舅母等好好相處。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刮微信公家號“qdread”並加存眷,給《錦羅春》更多支撐!
如此又是六年。
太後年近七旬,保養得卻很好,乍一看也就五十歲出頭的模樣。聽了姚希若的話,她眼中閃過一抹欣喜。
賢人大悅,數次在大朝會上獎飾馮延壽是‘能臣’,是他的‘肱骨’。
兵亂中,季氏為了救婆母,懷了三個月的身孕不幸被流產。
真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母親亡故,馮延壽隻能丁憂。
十多年荒廢下來,馮家幾乎在都城銷聲匿跡。
某些故意人數了數,發明,就算加上馮延壽的老婆和四個剛結婚的弟弟,一家人也統共十口棺材,除開馮家人,還特麼的剩下好幾口咧。
偏在這個時候,蜀王謀逆,禍亂都城,馮延壽是賢人的鐵桿親信,馮家便成為亂軍圍攻的重點工具。
說得直白些,就是開設外貿關卡,收稅!
馮延壽做足了籌辦奔赴揚州,兩手鐵拳毫不包涵的打擊犯警鹽商和貪腐官吏,隻一年的工夫,便將揚州知府、鹽司使同知等好幾員大官拉上馬,又接連抄了幾個富得隻會作死的鹽商的家,年底的時候,便往都城運送了遠超客歲近四倍的鹽稅,以及一船一船的平價官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