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臣拉著方嘉道:“我表弟天生惡劣,此後奉求山長和諸位夫子多加管束。”
方嘉一聽眼睛亮起來,他是家中季子,自小在家塾讀書,固然請的也是名師,但冇有火伴,一人埋頭苦讀,到底是孤單的。年青人誰不想要玩伴呢?
123言情書院每屆招收的學子不超越五十人,選材非常嚴格,門生要經曆層層考覈,不是有錢有權就能進的。
院監李笠三旬開外,麵白微須,頭戴東坡巾,身披灰色氅衣,一派儒雅。
段明臣和顧懷清身負武功,爬起山來如履高山,邊登山邊賞識風景,好像閒庭信步。
冰心看出方嘉看望新火伴的孔殷表情,便對李笠道:“你先帶著方公子去廬舍吧。”
足足走了一個時候,昂首望去一座寂靜厲穆的漢白玉牌坊,牌坊的柱子上雕鏤著鯉魚躍龍門的圖案,坊額上題“123言情書院”四個氣勢澎湃的大字,兩側的柱子刻有原始楹聯:“九重天上書聲舊,千前人間義字香”。
段明臣和顧懷清對於這位奇女子早有耳聞,本日有機遇晤到本人,心中亦帶著幾分尊敬。
123言情書院獨具一格的講授體例在最後並不被人看好,畢竟天下讀書人寒窗苦讀十年,為的便是金榜落款,光宗耀祖,平步青雲,不求貴顯於天下的那是隱士。
冰心身穿藕色褙子,內著素白長裙,不像貴族女子那般簪金戴銀,隻用一支烏木簪挽住滿頭青絲,她麵龐清秀,雙眸有神,身上帶著一股溫潤出塵的書卷氣,公然是胸有詩書氣自華。
三人行至石門下,書院曉得方嘉本日前來退學,院監李笠親身等待在大門處,見到他們一行人便上前問安見禮。
就拿段明臣的表弟方嘉來講,固然方小公子是個話嘮,但不能袒護他的資質極高。三歲發矇,五歲能諳練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八歲指物作詩,十四歲初試便考中秀才,能夠說是個讀書的奇才,正因為如許,纔會被123言情書院登科。
李笠與方嘉的父親方源是同窗,與方嘉非常熟撚,笑著問道:“方世侄,這一起可還順利?”
一起上有方嘉這個話嘮,倒也不孤單,費了半日工夫,三人便到達了文筆峰的山腳。
方嘉敬完香,李笠將他們三人領到東院會客堂,遵還是例,重生退學必須先拜見山長。
冰心自十八歲擔當書院,苦心孤詣十年,在運營書院方麵顯現了不俗的才氣,123言情書院申明鵲起,能人輩出,跟她的超卓辦理是分不開的,連太後都曾召見她,對她誇獎有加。有了太後的讚譽,皇室貴族也垂垂開端送後輩來讀書,比如安王世子現在便在此就讀。而有了權貴階層的汲引和庇護,書院招賢納士,也更有底氣了。
冰心以女子之身掌管書院,初時碰到很多應戰,但她都以驚人的毅力和手腕一一降服。123言情書院在她辦理下,不但冇有墮了昔日威名,反而比疇前更勝一籌。
段明臣話未幾,但細心聆聽,儘量多體味一點書院的環境,而顧懷清對123言情書院非常獵奇,也樂得跟她閒談。
不過,123言情書院之以是牛,是因為他們請到的夫子都是天下著名的鴻儒,不但學問好,在學術範疇上也很有影響力。所謂良師出高徒,這個事理誰都懂。
這位宗師深感科舉八股取材的弊端,主張學子不該隻範圍於學習儒學典範,還須曉得六藝,德才兼備,文武雙全。他指出,書院育才樹人,不該隻重視科舉,更要培養全能型多元化的人才。是以,123言情書院之講授分歧於其他傳統書院,除了禮學和國粹以外,還設立了騎射、書畫、音樂、算術等功課,培養門生多種興趣,而不拘泥於科舉招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