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六曉得該本身接話了,他開口道:“另有銀柱四根,嗬,四根一抱粗,三丈高的銀柱!總有十幾萬兩!”
萬安良嘲笑一聲:“我是無罪之人,天然無罪可認。”
五十歲的金萬貫,恰是憑著本身推斷民氣的審判工夫,在二十五年時候裡從一個力士,一步一步爬上了千戶的高位。
金三爺終究朝著萬安良亮出了刀子:“萬大人,據我所知,一個正三品的禮部侍郎,月俸四十石。折算成銀子,不過三十兩。一年不過三百六十兩。天然,那些個不知檢點的正三品京官,年節、仲秋有處所官貢獻的節例銀,冬至、夏至有處所官貢獻的冰炭銀,一年起碼能弄三五千兩銀子。您是清官啊,天然不會收處所上的黑錢銀。可萬大人家裡蔚為壯觀的四根銀柱――總有十幾萬兩吧?”
金萬貫問:“既然明知是假畫,萬大報酬何還留在家中?”
詔獄中的犯人,隨便揪出來一個,開罪之前起碼也有一頂正五品以上的烏紗。
金萬貫點頭:“冇錯!我們抄您的家,竟發明您的米缸裡,儘是糙米!我們乃至查訪了你家四周賣肉的幾個肉鋪。他們奉告我們,萬侍郎家裡――一年也就吃上一兩回肉!”
現在,實話房內坐著三小我。
萬安良眼睛一閉:“很簡樸,樂意。”
萬安良苦笑一聲:“大明的百姓苦啊。有些百姓,連頓頓吃的上糙米都是期望。我的俸銀,大部分分給了貧苦百姓。我有一口糙米飯便很滿足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在河南做縣令,在山東做知府,都是如許做的。哦,對了,如果你們抄了我的家,必然抄出了一幅宋人張擇端的《腐敗上河圖》。那畫是假的。”
萬安良搖了點頭,感喟道:“唉,算是對家父的一個念想吧。”
金萬貫朝著賀六做了個“請”的手勢。賀六會心,與他一同起家,走出“實話房”。
除了精通審判之道,金萬貫還是一名理財妙手。
錦衣衛北鎮撫司詔獄。
自洪武爺建國以來,便在錦衣衛北鎮撫司下設詔獄。詔獄隻關犯了欽案的欽犯。
一個是前任禮部右侍郎萬安良。一個是錦衣衛十三太保裡的老三――管獄千戶金萬貫。另一個,則是賀六。
賀六說這話的時候,凝睇著萬安良的眼睛。他靈敏的發明,萬安良這位“大清官”眼裡,閃過一絲不易發覺的鎮靜。
“哈哈哈”金萬貫狂笑不止:“老六,你可真能談笑。如果動用刑具,我金三還是金三麼?我與你打賭,我隻需和他聊一個徹夜,他就會竹筒倒豆子――把該說的,不該說的全都說出來!”
萬安良在長久的鎮靜後,敏捷規複了平靜:“錯,四根銀柱,一共是二十萬八千兩!那是萬家先祖所遺!”
錦衣衛衙門裡,存在一個小私庫。常日裡錦衣衛的賞銀,就是從私庫中支取。金萬貫長於理財,批示使陸炳乾脆把私庫交給了他去管。
賀六道:“金三爺,您的審判工夫是我們錦衣衛裡出了名的。可內裡那位,一看就是塊茅坑裡的石頭。您不如嚐嚐用刑?”
“樂意?這真是個公道的來由。”金萬貫笑道。
詔獄的深處,有一間三丈見方的“實話房”。錦衣衛審判欽犯,都是在實話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