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寶說道已將蒙古王子的使者擒來,陳述本身如何假裝吳三桂的小兒子而騙出本相,吳應熊如何想奪回罕帖摩,在公主住處放火,反而慘遭閹割,本身又如何調派部下扮裝為王府家將,在倡寮中爭風妒忌、假裝殺死罕帖摩。
康熙笑了幾聲,隨即正色道:“我讀前朝史乘,凡是珍惜百姓的,必然享國悠長,不然儘說些吉利話兒,又有何用?自古以來,大家都叫天子作萬歲,實在彆說萬歲,享壽一百歲的天子也冇有啊。甚麼‘萬壽無疆’,都是哄人的大話。父皇諄諄叮嚀,要我遵行‘永不加賦’的訓諭,我細細想來,隻要遵循這四個字,我們的江山就是鐵打的。甚麼洋人的大炮、吳三桂的兵馬,全都不消擔心。”
韋小寶見桌上一張明白紙上已用繡花針釘了十一二塊皮片,拚在一起,全然符合,喜道:“你已找到了好幾片啦。”雙兒道:“就是開首最難,現下我已明白了一些事理,今後就會拚得快些。”將碎皮片細心包在油布包裡,連同那張明白紙,鎖入一隻金漆箱中。
兩個本國人叩拜後,從懷中各取出一本書卷,放在康熙桌上。阿誰年紀較輕、名叫南懷仁的本國人道:“皇上,今兒我們再說大炮發射的事理。”韋小寶聽他一口京電影,清脆流利,不由得“咦”的一聲,詫異之極,心道:“希罕希罕真希罕,鬼子不會出洋屁。”
說到這裡,站起家來,來回踱步,說道:“鼇拜這廝見事極不明白。倘若擔心吳三桂入京生變,隻須下旨要他父子入京拜祭,雄師駐紮在城外,他還能有甚麼作為?他如不敢進城,那是他本身禮數缺了。不準他進城,那明顯是跟他說:‘我們怕了你的雄師,怕你進京造反,你還是彆出去罷!’嘿嘿,逞強之至!吳三桂知朝廷對他疑忌,又怕了他,豈有不反之理?他的反謀,隻怕就種因於此。”
康熙笑道:“這叫做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啊。他一心想要造反,莫非我們就毫不睬會?小桂子,你這趟功績很大,探瞭然吳三桂跟西藏、蒙古、羅刹國勾搭。這樁大奧妙,我那些探子就查不到。他們隻能查小事,查不到大事。”
康熙不動聲色,點點頭道:“吳三桂公然要反,你見到甚麼?”韋小寶因而將吳三桂如何跟西藏、蒙古、羅刹國、神龍教諸方勾搭的景象一一說了。康熙神采慎重,沉吟不語,過了好一會,才道:“這奸賊!竟勾搭了這很多外援!”韋小寶也早知這事非常毒手,不敢出聲。再過一會,康熙又問:“厥後如何?”
康熙點頭道:“當時我年紀幼小,不懂軍國大事,見了以後,冇甚麼短長的話跟他說,他瞧我不起,說不定反得更快。”當下詳細扣問吳三桂的形貌舉止,又問:“他書房那張白老皋比到底是如何的?”
康熙在書房中緩緩踱步,說道:“羅刹人是人,我們也是人,他們能造槍炮,我們一樣也能造,隻不過我們一向不懂這體例罷了。當年我們跟明朝在遼東兵戈,明兵有大炮,我們很吃了些苦頭。太祖天子就為炮火所傷,龍馭賓天。但是明朝的天下,還不是給我們拿下來了?可見槍炮是要人來用的,用的人不爭氣,槍炮再短長也是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