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二孃道:“他厥後就曉得向滿洲借兵是錯了,可惜已來不及啦。”柳大洪哼了一聲,道:“這奸賊說得好聽,滿是謊話。”歸二孃道:“陳總舵主,請你讀下去。”
歸二孃嘲笑道:“天子就這麼聽你這小娃娃的話?他三年不出宮來,我們莫非就等他三年?你推三阻四,總之不肯帶領去做事就是了。”
韋小寶道:“對,吳三桂是你的……”說到這“的”字,俄然開口,心想這一句順口便宜討疇昔,師父必然活力,當即改口:“三位既已用過飯了,請到東廳喝茶。”
世人用畢酒飯,又等了很久,歸家三人這纔到來。韋小寶叮嚀另開筵席,歸二孃淡淡的道:“我們吃過飯了。”歸鐘東張西望,見府第中堂皇華貴,說道:“小娃娃,你家裡的模樣,跟平西王的五華宮倒也相差不遠。你冇扯謊,吳三桂公然是你叔父。”
群雄中有幾人忍不住笑了出來。歸二孃雙眉一豎,便要發作,但轉念一想,韋小寶的話倒也不假,本身的寶貝兒子活了三十幾歲,公然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娃娃,不由悄悄歎了口氣。
注:
陳近南和沐王府群雄向來忠於朱明,一聽所言,都臉上變色。
檄文最後一段是:“山慘水愁,婦號子泣;乃至彗星流隕,天怒於上;山崩土裂,地怨於下。本鎮仰觀俯察,是誠伐暴救民、順天應人之日。爰卜甲寅之年正月除夕,恭奉太子,祭告六合,敬登大寶。建元周谘。”陳近南讀完後,講解了一遍。
沐劍聲道:“我們如不擁朱氏子孫複位,莫非還擁吳三桂這大奸賊不成?”
柳大洪聽到這裡再也忍耐不住,拍案道:“放屁!放屁!這狼心狗肺、六合不容的奸賊,倘若他真有半分興複大明之心,當年為甚麼殛斃永曆天子、永曆太子?此事天下皆知,又如何狡賴得?”
“本鎮刺心嘔血,追悔靡及,將卻返戈北返,掃蕩腥膻,適遇先皇之三太子。太子年甫三歲,刺股為記,寄命托孤,宗社是賴。姑飲血啞忍,養晦待時,選將練兵,密圖興複,迄於本日,蓋三十年矣!”
第四十二回
陳近南道:“我把這檄文讀完了,大師從長計議。”讀道:
沐劍聲道:“進宮去行刺天子的事,兄弟也乾過的,說來忸捏,我們沐王府死了好幾位兄弟。舍妹和一名方師妹,另有這位吳師叔以及兩個師弟,都淪陷在宮裡,幾遭不測,幸蒙韋香主仗義相救,那纔出險。不是我們怯懦怕死,這件事可當真不易勝利。”
歸二孃道:“趕走韃子,那是一等一的大事,至於誰來做天子,我們可管不著,反清是必然要反的,複不複明,無妨漸漸籌議。大明的崇禎天子,就不是甚麼好東西。”
世人商討很久,有的主張假手康熙,先除了吳三桂,再圖複國;有的覺得吳三桂固然奸惡,畢竟是漢人,該當助他趕走韃子,規複了漢人江山,再去除他。群情紛繁,難有定論。說到厥後,世人都望著陳近南,大家知他足智多謀,必有高見。
歸二孃冷冷的瞧著韋小寶,說道:“憑你就能救得他們出險?”吳立品忙道:“這位韋香主年紀雖小,但是仁義過人,機靈聰明,兄弟的性命,全仗他相救。”歸二孃道:“沐王府辦不成的,一定姓歸的也必然辦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