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寶指著那擲了五點的羅刹兵道:“你輸了,死蠻基!”羅刹語中,“死蠻基”是“滅亡”之意。他轉頭叮嚀親兵:“拉出去砍了!”四名親兵將那羅刹兵押到帳口,一刀殺死,呈上首級。餘下十一名羅刹兵一見,無不神采大變。
眾大臣目睹韋小寶身穿戎裝,嬉皮笑容,那邊有半分雄師統帥的威武模樣?素知此人不學無術,是個販子惡棍,領兵出征,多數要壞了大事,損辱國度麵子,但知康熙對他寵幸,又有誰敢進諫半句?很多王公大臣滿臉堆歡,心下暗歎。恰是:
韋小寶出征期近,不敢再去招惹六合會的兄弟,心想:“皇上不叫我去滅六合會,那是他向我投降,已給足了我麵子。我如不識相,又去跟李力世、徐天川他們集會,給皇上曉得了,不免引得他舊事重提,這是韋小寶搬了石頭來砸本身的腳,做人既笨拙非常,又太不但棍。”
圖爾布青一起行來,不見敵蹤,見到中國人的農舍室第,便命令燒燬,男女百姓,一概殺了。行出二十餘裡,忽聽得馬蹄聲響,一隊軍馬衝來。
圖爾布青喝令步隊散開,隻見一隊清軍馬隊縱馬奔到,約有五百來人,紛繁放箭。圖爾布青哈哈大笑,說道:“中國蠻子隻會放箭,怎敵得我們羅刹人的火槍短長?”一聲令下,眾槍齊發,十餘名清兵摔上馬來。
這時總督高裡津已奉蘇菲亞公主之召,回莫斯科升任高職。雅克薩的統兵大將名叫圖爾布青(Alexi Tolbusin)。羅刹兵小隊出外劫奪,連日不知所蹤。圖爾布青派人刺探,始終不見回報,情知不妙,當下點起城中一半兵馬,共二千餘眾,親身帶領,出來察看。
羅刹國氣候酷寒,大家好酒。韋小寶雖不喜飲,軍中所備倒是極品高粱,一端出來便滿帳皆香。餘下四名羅刹兵一聞到酒香,早已饞涎欲滴,待見那兵喝得眉花眼笑,更加心癢難搔,一個個說道:“投降,投降!要喝酒。”
雙兒的羅刹話比之韋小寶差得遠,提及來辭不達意,不肯跟他多講,左手揮出,向他臉上虛晃一掌。那兵倉猝抬頭,伸手來格。雙兒右腿飛出,啪的一聲,踢中了他小腹。那兵吃痛,大吼一聲,雙拳連發。他是羅刹國的拳擊妙手,出拳敏捷,沉重有力。
康熙淺笑點頭,韋小寶這一番話深合貳情意。他小時學了技藝,冇法發揮,隻要與韋小寶扭打為樂,厥後不竭調派韋小寶出外辦事,在內心深處,都是以他為本身替人之意。韋小寶年紀比本身小,武功智謀、學問見地,冇一樣及得上本身,他能辦得勝利,本身天然更遊刃不足。明朝正德天子自封為威武大將軍鎮國公,親身領兵出征,也隻是不甘孤單、要一顯技藝罷了。康熙作事自不會如正德天子這般混鬨,卻從調派韋小寶辦事當中,內心獲得了滿足。當年吳三桂造反,他是身經百戰的虎將,非同小可,必須以大臣老將對於,倘若讓韋小寶領兵,必然敗露。這一仗打了數年,康熙雖不親赴前敵,但每一場戰役都扣問詳明,此中利弊得失,無不瞭如指掌,於實戰當中學會了兵法。他於兵法當中,得知於千裡以外遙控戰局,乃打敗仗的不二法門,因之每一場戰役如何措置,從不對統兵大將有所乾預。張勇、趙良棟、王進寶、孫思克等建功,他也隻下旨嘉獎,垂詢過程罷了。此時和羅刹國開仗,事無钜細,均已籌劃妥當,雄師未出京都,便已推測此戰必勝,比之當年對於吳三桂時的戰戰兢兢,那是不成同日而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