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_第49章 碧血劍(49)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那錦陽關兩側雙峰夾道,隻中間一條小徑。到第四日傍晚,耳聽得喊聲高文,眾明兵甩甲曳兵,從小徑奔來。水總兵跨下戰馬,手執大刀,親身斷後。過未幾時,便見一群辮子兵簇擁而來。袁承誌伏在左峰的岩石以後,初度見到滿洲兵,想起父親比年與韃子兵血戰,不由得滿身熱血如沸,高舉金蛇劍,說道:“孫叔叔,我們衝下去!”孫仲壽道:“等一會,待韃子兵大隊過來。當時我們再豎起黃旗,四周伏兵齊起,清兵便走不脫了。”

袁承誌忽想:“闖王和各路義兵四下造反,豈不是幫了韃子兵的大忙?”這句話卻不便出口,隻心中模糊感覺不安。

袁承誌大喜,站起來講道:“眾位兄弟,我們這就殺韃子兵去,今晚好好安睡,明日淩晨下山。”群雄大聲號令:“殺韃子兵,殺韃子兵!”

袁承誌不懂韜略,當晚和孫仲壽等計議,次晨分遣群雄前後解纜。商定在錦陽關設伏,見到盟主中軍的黃色大旗高高豎起,便齊向清兵衝殺。命水總兵帶同兩千名本部兵馬,打頭陣迎敵,恐怕水總兵下山後變卦,派了焦公禮率同金龍幫的部下監督。要水總兵隻許敗,不準勝,勾引清兵過來。水總兵所部兵甲器仗一應俱全,儘是明禮服色,實無半分馬腳,至於打敗仗乃明兵家常便飯,更能儘展所長。

朱安國、羅大千、倪浩等曾在錦州、寧遠與清兵多次血戰,雖覺部屬兵將不聽號令,規律不整,非精銳之師,但憑心而論,也覺這一仗勝得委實非常幸運。他們素知清兵精於騎射,步兵衝殺時一往無前,勇悍無倫,明兵實非敵手。袁督師當年以是得能寧錦大捷,全仗了守監城、用大炮,若在平野比武,凡是明兵必敗。這一次交兵,一來伏兵凸起,殺了個清兵出其不料;二來截斷了清兵千餘名前鋒,群豪及明兵以數倍之眾圍攻,人數上大占上風,清兵救兵開不上來;三來袁承誌部下技藝精熟之士甚眾,以之對戰清兵,殊不見弱。

袁承誌和青青、啞巴、洪勝海三人押著鐵箱首途赴京。沙天廣豪興勃發,要隨盟主去京師逛逛。程青竹久在北京住,人地均熟,也求同業。袁承誌多有兩個得力幫手隨行,自欣然同意;又見洪勝海一向忠心耿耿,再無背叛之意,便給他治好身上傷處,洪勝海更是感激。

袁承誌當下與孫仲壽、程青竹、沙天廣、水總兵等商討,將魯直群豪、明軍降兵、山宗舊侶、各地英豪平分紅三營,由朱安國、水鑒、羅大千三位曉得佈陣兵戈的舊將分統,孫仲壽則總其成。大師說既已跟朝廷開仗廝殺,該當歸附李闖王,三營兵馬開赴襄陽、南陽,助攻陝西督師孫傳庭的明兵。袁承誌卻以為,朝廷固然無道,但是眼下大局以抗禦滿洲入侵為重,倘若打倒了明兵,清兵乘機篡奪我漢人江山,難道成為千古罪人?世人商討之下,決定三營兵馬臨時開向山東東北,在直魯交界處的鹽山、騮山、馬穀山一帶駐紮。該處山深林密,偏僻荒涼,火食希少,兩省官吏平時都照顧不到。幸虧此次劫得糧餉甚多,尚可在本地屯田開墾,袁承誌又留下兩鐵箱金磚,六七千人馬食用幾年也當夠了,不必出動打家劫舍,引得朝廷出兵來剿。倘若清兵入關,或是再犯山東,三營人馬便北上抗敵,袁承誌等獲得訊息,自即歸隊,與群豪並肩而戰;倘若闖軍軍陣倒黴,三營也當支援救濟。於此隱伏一支有力人馬,為國為民,待時而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