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煦是康熙的親信,任姑蘇織造達三十年之久。李煦的妹夫曹寅任江寧織造二十餘年,曹寅就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李煦、曹寅,以及杭州織造孫文成三人,都不竭向康熙呈遞密摺,奏報江南處所上的景象。此中極大部分是關於雨水、收成、米價、疫病、民情、官吏名譽等等。當時冇有報紙,康熙首要從這些奏摺中得知各地真相。
康熙在南巡之時,見到民舟中滿載豬毛、雞毛,問起用處,得知是用作稻田肥料,厥後即下旨實驗,結果甚好。
“清字”即滿洲文,康熙的意義是,這類奏摺是奧妙奏報,並非正式公文,要李林盛本身謄寫,不會寫漢字則寫清字好了。
李林盛這封奏摺雖是師爺所寫,實在還是有不通暢處。比方“但臣雖稍識清字,因年衰目昏,不能謄寫,又兼清字之文理不通”,實在該當是“又兼不通清字之文理”。原摺中那一句話,變成了指責滿洲文“文理不通”。幸虧康熙寬弘大量,不予究查,如果變成了精密深切的雍正天子,或許會下旨斥責,罰他“再降一級,戴罪圖功”。
我的十五部武俠小說,到了廿一世紀初又再點竄,至二〇〇六年七月結束,主如果筆墨的訂正,情節並冇有大竄改。曾慎重考慮大改《鹿鼎記》,但最後決定不改,因為這部小說寫的是清朝亂世康熙期間的故事,首要抒寫的重點是期間而非人物。在阿誰期間中,能夠有那樣的故事。我當然不鼓勵當代的青少年去仿照韋小寶:不反對母親做妓女、不識中文、賄賂貪汙、法場換人、鄙棄法律、殺人後用藥化去屍身、連娶七個老婆。正如《紅樓夢》、《水滸傳》是好小說,但在當代社會中,賈寶玉和李逵的詳細行動也不能學。
康熙連寫四次“萬囑”,又差驛馬趕急將藥送去揚州,限九日趕到,可見對曹寅非常珍惜體貼。奎寧原是治瘧疾的對症藥物,但曹寅能夠有其他併發症,終究不治去世。康熙甚為悼惜,命李煦妥為照顧曹寅的遺屬。
一九八一.六.二二
“……仰惟我皇上承天禦極,神武英文,雖聖躬日理萬機,猶無時不以民生為念。曩因河東歲歉,上僅聖懷,既沛賑恤之殊恩,複頒免賦之曠典,誠功高萬世,德邁百王,薄國表裡,靡不共戴堯天也……再臣應宜遵旨,以清字具摺請奏,但臣雖稍識清字,因年衰目昏,不能謄寫,又兼清字之文理不通,如令人代繕,臣既不諳此中深義,誠恐詞句失宜,並懇皇恩,容臣嗣後凡陳奏事件,仍準以漢字具奏,庶免舛錯之愆尤也。”
康熙唆使:“曉得了。此漢文亦一定爾自能作也。”
康熙得奏以後,當即硃批:“爾奏得好。今欲賜治瘧疾的藥,恐遲延,以是賜驛馬星夜趕去。但瘧疾若未轉泄痢,還無妨。若轉了病,此藥用不得。南邊庸醫,常常用補濟(劑),而傷人者不計其數,必要謹慎。曹寅元(原)肯吃人蔘,今得此病,亦是人蔘中來的。金雞拏(即奎寧,原文用滿文)專治瘧疾。用二錢,末。酒調服。若輕了些,再吃一服,需求住的。住後或一錢,或八分。連吃二服,能夠出根。若不是瘧疾,此藥用不得,必要當真。萬囑,萬囑,萬囑,萬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