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珩,你現在冇有資格那麼放肆。”劉欽看了被束縛在側的顧寒清一眼,語氣淩厲道,“看清楚,你這位朋友在我們手裡,你如果不想看他死,最好聽話一點。”
劉欽不緊不慢地翻開簾子從營帳中走出來,鋒利的眼神意味深長地打量著高珩,嘴邊扯出一絲得意的笑容:“你就不怕有去無回嗎?”
在西晉在與大周相互貌合心離地戰役共處了九年以後,為了爭奪北方的富庶小國圖渝,兩方在泗水邊兵戎相見,揭竿而起,大戰一觸即發。
劉欽的險惡用心實則昭然若揭,即使軍中統統人都禁止高珩前去冒險,但他終究還是義無反顧地挑選一人獨去。
撇開以後那一段段嚕囌綿長的工夫,他永久記得,在阿誰千鈞一髮的存亡關頭,在麵對西晉數百精銳鐵器時,高珩臨危不懼,窮途欲血,隻為捨命相救。
固然西晉的軍隊已經元氣大傷,但是放眼望去,四周皆是劉欽帶領的紅翎軍,光憑高珩一人之力想要對抗千軍,無異於以卵擊石。
不知顛末端衝破了幾次重圍,不知倒下了多少西晉兵士,即使好幾次因為傷痛和體力透支而幾乎倒地不起,他終究還是以超乎凡人的毅力撐起家子,以劍指地,在這片無垠的血泊中重新站了起來。
固然當時的顧寒清尚在年幼,一時救民氣切也冇有多作考慮,但現在想起,他卻並不為本身當初的行動而感到悔怨。
話音剛落,說時遲當時快,隻見高珩拔出隨身佩帶的匕首,以快速之勢朝那兩個押著顧寒清的西晉兵士揮擲而去,跟著一道冷冽的寒光閃過,兩個兵士一劍封喉,回聲倒地。
是以由周帝親身受命,要求作為顧家仆人的顧寒清隨行出征,好及時在作戰中供應定見保障,將兵器的能力闡揚到最大。
高珩冷冷一笑,昂首諦視著劉欽,冷峻的眼眸中寒霜凝雪,字句清楚道:“如果我說,我不呢?”
當時的大周國力日趨強大,加上邊疆憂患已除,對西晉早就有仇視打擊之心。就在周帝與眾大臣籌劃應戰之時,高珩誌願請命出征,在一片反對和質疑聲中,踏上了討伐敵國的征程。
看著麵前這個如銅牆鐵壁般聳峙不倒的男人,統統西晉將士都開端不約而同地放慢打擊的速率,墮入了一種發急的情感當中。
高珩麵無神采的看著四周密密麻麻的強勢圍攻,手中的劍尖淌著幾滴鮮紅的血珠,眼裡自始至終都冇有表示出涓滴知難而退的懼意。
“你說甚麼!”
固然躲過了大部分的進犯,但因為對方人多勢眾,他還是不成製止地遭到偷襲。鋒利的刀鋒在他身上劃開一道又一道血紅的口兒,鮮血染紅了他身上堅固的盔甲,他卻仍舊不知倦怠地廝殺著。
在看到高珩的那一刻,顧寒清臉上的陰霾之色一掃而空,眼中發作出一種充滿希冀的高興,但是在這長久的欣喜過後,他不置可否地墮入了濃厚的憂愁當中。
“冇想到,你還真敢來啊?”
所謂驕兵必敗。高珩以過人的軍事才氣行兵佈陣,步步緊逼,僅僅三日就將西晉的紅翎軍擯除出境。
朔雲邊月,火光瀲灩,高珩披堅執銳,匹馬獨立,在西晉將士儘是驚奇與挑釁的的目光中飛身上馬,神采安閒地踏入了仇敵的虎帳當中。
劉欽聞言神采驀地一沉,握著劍柄的手上青筋暴起,但他很快就強壓下心底的肝火,朝著身邊的兵士一揮手,將神情黯然的顧寒清帶到了高珩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