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備區_喜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就可貴地和七娘子抱怨。

看來,七娘子對嫁進許家做這個現成的後孃,老是另有些意難平。

或者也因為了這些檯麵下的啟事,楊家固然和焦家鬥得短長,但在都城卻反而吃得越來越開,大太太才滿了一年的孝,女眷們上門拜訪的腳步就越來越勤,請柬雪片似地飛進楊家的門房,隻是大太太卻幾近從不出門應酬,成日裡隻是在正院裡新辟的一間小小佛堂唸佛,倒是有了幾分不問世事的意義。除非大老爺發話,不然幾近不出門半步,隻是每月上定國侯府、秦尚書府看望幾位外孫時,才罕能暴露幾絲笑容。

七娘子麵上卻並冇有普通女兒家的羞意。“大嫂忘了?過了上元節,我們就要搬到新家去了。”

“兒子多就實在是占便宜,你看達哥本年一落第就說了吳家的三閨女,仗著我們家的勢,這幾門婚事都說得不錯!三兄弟都是舉人,提及來也實在風景,如果來歲能中一兩個進士,這一門就眼看著顯赫起來……不像是我們家,九哥說個親還要找個老女人,最好一進門就生養!”

就勢就群情起了權家人送來的陪嫁票據。

這說的是許家送來給七娘子“壓箱頭”的一對珊瑚金玉盆景。

剛好九哥落第,大老爺同年先生商討了好久,又問了大太太的意義,便說了權家的四女人瑞雲為九哥妻室。權瑞雲王謝嫡女的身份,配九哥是夠格了,雖說年紀比九哥略微大了一歲,令大太太很有微詞,隻是九哥過年十七歲,也到了結婚的年紀,要再比及秦家出孝再去說親,不免又太晚了些,大老爺心切抱孫,卻又等不了那樣久了。

都城也並不是一派平和,自從六月裡新閣老楊海東上書請行地丁合一之策,鼎新稅製開端,內閣就再也冇有安靜下來。皇上態度含混,也不認,也不駁,這一封奏章留中不發,留出的是焦閣老與楊閣老之間瘋子一樣的爭論――這要不是焦閣老年齡已高,好幾次都幾乎在文淵閣裡釀出血案――這可不是冇有先例的,就是前朝,在華蓋殿裡另有過好幾場群毆呢!

隻是這一項陪嫁,就稱得上是貨真價實的大手筆了!

隻是這預備陪嫁,多的是人家從女兒四五歲時起就開端籌辦……七娘子九個月的大功喪期也過了一兩個月了,於情於理,大太太都應當為七娘子籌辦起陪嫁,以備將來過門後彈壓妯娌,儘快站穩腳根,非論是執掌家務還是教養兩個外甥,底氣都會更足。

七娘子心頭就是一動。

敏大奶奶說話還是這麼直率。

高門結婚,禮節浩繁,十二姨娘非論從身份還是從才氣上,都不敷以挑起大梁,大太太吃了一年的齋,精力更加不好,隻得三不五時就借敏大奶奶過來幫手,私底下,也不是冇有感慨。

她笑著叮嚀立夏,“代我謝過梁媽媽,我就不出去了。”

她展眼就要出嫁,在孃家住不了多久,也冇有用心清算這個小院,東西廂裡滿滿都是箱籠,隻要堂屋還算是高雅整齊,有七娘子一貫的色采。立夏等幾個丫環正在清算屋子,見七娘子返來,都笑著迎上來問好,乞巧更是雙頰嫣紅,連連向七娘子描述,“那樣大的珊瑚盆景……真是環球罕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