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白紋章_第一百九十章 道法自然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張君寶不解,問道:“少林寺被譽為武林泰鬥,門規極嚴,數百年獨秀一枝。並且少林寺樂善好施,香火暢旺,‘對迷名知,對愚名覺’,又如何會埋下如此禍端,落得牆倒世人推的境地?”

張宗演粲然一笑,說道:“開初我也這麼以為,可事情倒是愈演愈烈。如果十人八人到了少林寺,天然掀不起甚麼風波。就算數十人、上百人也一定能撼動少林寺分毫。可這件事情一傳十、十傳百,不脛而走。江湖上稀有千人呼和呼應,相約在本年八月中秋,齊聚少林寺召開‘少林比武大會’。就連崆峒、崑崙、點蒼、青城等門派也都表示於爭奪《九陽真經》之事不置可否,卻出於江湖道義還是要踐約而至的。這件事情究其本源,也在少林寺。以是纔有這很多功德者不肯善罷甘休。”

張君寶一陣沉默,少林寺樹大招風,天然常常有人上門請教,少林寺的羅漢堂是便司職歡迎外來武師的行當。若非如此,少林寺的七十二絕技又豈能響譽江湖?張君寶又掐指一算,驚駭道:“本日離八月中秋尚不敷半月,那豈不是轉眼就到了麼?卻不知少林寺如何應對呢?”

“九斿白纛”是蒙古雄師出征時候的旗號,便是在柳園的內裡也有一麵,高約十丈,頂風烈烈,百裡可見。“淳祐”是大宋趙家朝廷的年號,可張君寶聽到“淳祐”二字俄然感覺有些心傷。且不說悅秋彆院內裡那些貪藏枉法、苛虐百姓的朝廷虎倀,單單是賈似道解除異己、扼殺功臣就已經是天怒人怨了。如此朝廷又如何能不讓人憂心忡忡?

張宗演道:“就因為少林寺是武林泰鬥,七十二絕技天下聞名,纔會有無數江湖俠客或去少林寺比武參議,或去少林寺拜師學藝,可這些人多數遭了閉門羹。這些民氣有不快卻也無可何如,麵上不說甚麼,卻不免心存芥蒂。”

“哼,道分歧不相為謀。這頓酒飯吃的不明不白,不吃也罷。”說話的是郭襄。在張宗演和張君寶說話的空檔,郭襄已經連喝了三杯桂花佳釀,郭襄爽快,開初摸不透張宗演此來的目標,但聽柳伯言語說張教主竟然受了蒙古大汗的封賞,便非常不屑。

張宗演乃是道門中的俊彥,見張君寶悟性不凡,麵有憂色,說道:“道性天然,無所法也。”

張宗演的話讓郭襄的心格登一下,時下蒙古大汗正視宗教,不管佛道總能以禮相待,以是民坊纔有作奸不法者倒賣度牒以遁藏官府的究查。郭襄幾度考慮,道:“張教主當真是識時務者。”話已出口,本身也感覺批駁難分。

張宗演道:“貧道的部下也有一座‘城’,這座‘城’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小。我能顧得了‘城’內的人,卻顧不了‘城’外的人,留得青山在才氣東山複興。”

郭襄恭敬張宗演也是一代宗師,卻不想張宗演竟然不顧身份跑到蒙古來受封,真是大出不測。郭靖黃蓉鎮守襄陽,其畢生心血都在抗蒙入侵,郭襄自幼便受耳濡目染,是以聽柳伯說完張宗演的封號以後,心中非常不忿。現在又聽張宗演說甚麼“道法天然”就非常不悅。可畢竟張宗演是前輩高人,聲望極盛,不好發作,隻得飲了幾杯悶酒,發了幾句牢騷。

郭襄道:“襄陽向來就是兵家必爭的咽喉要地,此城若破隻會讓更多的老百姓慘遭搏鬥,這個事理張教主不會不懂。何況適逢亂世,能保一方百姓安危已屬不易,又豈能兼顧他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