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寒門_第三百七十章 寒門上品(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你當真甘心下半輩子隻做一個耕夫而不肯退隱?”

比擬三馬同食一槽,牛繼馬後這個讖語如果為真,對司馬家屬來講則非常不但彩。牛繼馬後的說法出自《玄石圖》一書,說的是司馬懿幫手曹魏的期間,某地因暴雨導致山體滑坡,從山頂上衝下了很多石頭。這些石頭被衝下來後,不是胡亂地散落著,而是擺列成有法則的、像各種植物的形狀。此中最明顯的是先呈現了七匹石馬,以後呈現了一頭石牛。事出變態必有妖。這類罕見的征象引發了當時也已經權傾朝野、懷有不臣之心的司馬懿的猜忌,便請了一名高人給釋疑。高人給出的解釋是:此征象預示著司馬家的基業將被牛姓的人所代替。司馬懿同曹操一樣雄才大略,也一樣生性多疑,既然曉得了這個征象,當然不會坐視不睬。因而就對有點身份的牛姓人做了摸排,進而毒殺了一個名叫牛金的大將。姓牛的文臣武將本來就未幾,再加上這麼一洗濯,已經完整不具有任何威脅。照理說司馬懿能夠高枕無憂了,但是冇想到後院起火。牛姓的人另辟門路。琅琊王府中有一個身份寒微的牛姓小吏,與琅琊王妃,也就是司馬睿的母親私通,生下了司馬睿。

“中正九品,上品無豪門,下品無士族。是不是也一脈相承於中朝呢?”

就琅琊王氏五傑來講,雖同出一族,但品性各有分歧,乃至並不連合,結局也殊同。王戎最吝嗇,卻最長命,得以善終;王衍最不愛錢,卻最冇剛誌,被石勒排牆砸死;王澄最不明顯,卻與王敦素有嫌隙,竟被王敦所殺;王敦最豪放,過江以後,因為擁立有功,被封為大將軍,手握兵權,但是他卻飄飄然起來,竟然想要造反,冇有勝利,抱恨而死。

“那是天然。州郡察舉,中正考評,吏部授官,這一套路子乃是中朝一脈傳承下來的。韓先生孝廉出身,想必對此非常熟諳,不必我多說。”

實在關於兩晉,還曾有兩個讖語:一個是三馬同食一槽,另一個是牛繼馬後。這兩個讖語,一個對應西晉的肇建,另一個對應東晉的擔當。

漢魏以來的察舉,所查訪和薦舉的項目很多,但尤以孝廉和秀才兩科最為首要,淺顯人以此兩科入仕的占了絕大部分。此中孝廉有孝悌廉直之意,秀才意為漂亮之才。從字麵上講,孝廉不過是能夠恪守品德罷了,而秀纔則要求更高,必須是德才兼備的,更加可貴。從保舉路子上亦能分出高低,孝廉多為郡守保舉,而秀纔則多為州刺史保舉,明顯更高一層。

《玄石圖》的牛繼馬後,七匹石馬隱指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司馬衷、司馬熾、司馬鄴,這五代七君,一頭石牛隱指司馬睿,也就是牛氏擔當了司馬氏的江山。

......

論軍功,石勒要比劉曜還要卓著,二人本來就水火不容,劉曜這一稱帝,石勒當然不平。劉曜為招安石勒,封石勒為太宰,加爵趙王,封邑二十郡。石勒卻不為所動,自稱趙天王,開端與劉曜對攻。隻十年時候,劉曜就被石勒所滅。至此,培植毀滅晉室的首要首惡劉氏匈奴漢國,僅僅保持了二十五年就慘遭滅儘。劉氏貴族完整被斬草除根,就連其部落族人都根基絕斷。

王導與王敦通過壓寶司馬睿,不但成績了後者的帝王之業,持續了大晉,改寫了汗青,同時也使本身琅琊王氏家屬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從曾經西晉的二流望族一躍成為東晉的頂級門閥。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