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寒門_第三百三十八章 奴攜婢亡(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真到了那一天,能庇護百姓苟活就不錯了,還在乎甚麼?彆人防身用匕首,我們總不能用筷子。”兵曹史彭惠乃是行伍出身,他是最支撐擴放逐力的,畢竟這是他的分內之事。

“如何兼顧?二萬兵是禦敵的最低保障,可又養不起!”彭惠負氣道。

“鹽鐵專賣!古來用兵,都離不開大量軍餉。屯田隻能處理糧草,節製鹽鐵卻能敏捷堆集財產。因為老百姓不管是誰都離不開鹽鐵......”

“你有何妙法,快說說看。”

“好吧。依你們說我們的食饌該定甚麼標準合適?”

杜堅插話道:“十幾歲的少年人在家裡常常吃得很多,可乾活卻不可,在稼穡方麵比其父兄們差得遠,以是我猜想其父母們應當不會非常反對將他們送到這裡來。”

杜堅點頭道:“以目前環境來看,若要練兵與民生麵麵兼顧,也隻得如此了。”

彭惠自討了個敗興,不敢再言。本日起,食饌遵循新標準履行。舒晏說話算話,大師當然歡樂。但是舒晏本身卻墮入了深深的憂愁當中,一點兒也歡暢不起來。

大師曉得舒晏向來是有體例的,因而都道:“我等洗耳恭聽,不知舒丞有何好體例?”

以汝陰郡的人丁範圍和地區廣度來講,在諸郡國中屬於偏下程度,實際上應當隻要五十人的武裝。在比玉、舒晏接辦的時候也隻數百人。

要做一隻令人害怕的毒蛇,不能做一隻待宰的羔羊。既然朝廷希冀不上,那就要本身武裝本身。

舒晏連連擺手:“此法我早就想過,但不成實施。因為鹽鐵專不專賣應當由朝廷決定,不是我一郡處所所該私行實施的。何況鹽鐵專賣雖則來錢快,但這些錢終究還是要加到老百姓身上,不成行。”

彭惠年青時是真正上過疆場的,固然對舒晏的主張非常附和,但另有個憂愁:“稼穡講究經曆。兵事也一樣,要不時操演才行。既然全郡八個縣的這些青丁壯還要兼顧出產,那麼就不成能都集合到這裡來練兵。莫非要各鄉自行構造練兵?能有多少結果?村夫們打鬥還行,連刀槍都冇見過,更不懂技法,真要有一天打起仗來,就是一群烏合之眾,那樣的話我們豈不是在自欺欺人嗎?”

彭惠聽了,感覺非常有理,深切問道:“這一萬人如何選?各鄉民兵操演的時候又由誰帶頭指導?”

太康元年平吳以後,天下一統,四海稱臣。武帝司馬炎覺得天下承平,冇人能夠興風作浪,能夠高枕無憂了,再加上中原大地顛末百餘年的混戰,人丁流浪,百業凋敝,出產嚴峻萎縮。基於以上兩點,他決定“悉去州郡兵”,也就是消弭處所州郡武裝,讓這些人解甲歸田,回籍充滿到出產中去。隻在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則隻置五十人。凡事無益有弊。消弭州郡兵的政策固然無益於出產,且減輕了朝廷養兵的承擔,但是同時也形成必然的弊端。州郡冇有武裝,就冇有震懾力,不消說麵對揭竿而起的背叛者,就是麵對氣力大一點兒的盜賊都有些對付不來。這也是導致此期間天下大亂的一大直接身分。

“百姓們都有酒喝了,我們的酒是不是也應當解禁了啊?”彭惠有些弱弱地問道。

“脫產就是完整離開農業出產,半脫產就是一半時候務農,一半時候練兵。全郡統共有四萬多的青丁壯,這些人不成能全都脫產練兵,一則養不起,二則會使民生髮展。我們隻從八縣當選出一萬人來,交給你兵曹集合練習。餘下的統統人則為預備役民兵,在本鄉停止半脫產練兵。”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