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老闆細心地看了看鈔票真假,看他得瑟模樣,曹一刀就忍不住吼道:“瞅啥呀,我明天賦從提款機取出來的,還熱乎著呢!”
因而,存著疑問,林逸就又細心地檢察了那些民國書,此次,他發明瞭一本比較特彆的,封麵是一副剪紙畫:一些摺疊好的手劄飛舞在空中,一個彆態妖嬈的女人紅唇如火,長髮飛揚,姿勢充滿說不出的騷情---
林逸去看那些書,民國的冇錯,不過亂七八糟,並冇有根基民國新文學,隻是《門生新文庫》蔡元培餬口鑒定,(卷十四);《哲學初級研習大綱》,馬特著;《訓詁學引論—國粹小叢書》等,在林逸這個抉剔的傢夥來看,貌似代價都不大。但是,剛纔那絲暗香是那裡來的呢?林逸猜疑了。
深知李老闆“品德”的林逸可不會冒然乾這類傻事兒,因而他就假裝毫不在乎地把這本書重新混在那些亂七八糟的民國書中,說:“這些書不太好啊,根基上都是甚麼國文教誨,算數,哲學之類的,固然是民國書,卻偏僻了一點。”
暈,夠狠啊。
“你漸漸看,這些可都是寶貝啊,我等閒不讓人看的,也就便宜你了!”李老闆非常拿大地把那些民國書攤開,像曬寶一樣,對勁洋洋。
林逸翻白眼,也不說話,直接表示曹一刀,曹一刀嘀咕著“我是你仆人麼。”卻敏捷地掏腰包,摸出三張百元大鈔,遞給了李老闆。
以是曹一刀也湊到跟前,伸長脖子,頂著大禿頂往裡瞅,看看這紙包著的究竟是啥寶貝。
精確地來講,林逸對民國書的“深切體味”,和李老闆對民國書的“一知半解”產生了激烈碰撞,兩人對民國書代價的認知,不在同一個空間,以是就糾結了。
而保藏民國舊書,又要觸及很通俗的“版本學”,這就不是普通人能夠瞭解得了的。要曉得,在民國一個作家同一部著作會有分歧的版本,因為初版本多數由作者親身監督查對,質量較高,向來被保藏者看重,其代價也是顯而易見的,名家名著的初版本就更加彌足貴重了。比方,徐誌摩所著的《愛眉小劄》(良朋圖書印刷公司1936初版);阿英所著的《歡樂的跳舞》(當代書店1928年初版);葉聖陶所著的《倪煥之》(開通書店1929年初版);謝冰心所著的《冰心詩集》(北新書局1932年初版);王獨清所著的《聖母像前》(光彩書局1926年初版);汪靜之所著的《蕙的風》(亞東圖書館1922年初版);林語堂所著的《說話學論叢》(開通書店1933年初版);莫爾著、劉麟生譯的《烏托邦》(商務印書館1935年初版);俞平伯所著的《燕郊集》(良朋圖書印刷公司1936年初版);張愛玲所著的《流言》(上海五洲書報社1944年初版)。尋覓這些名著“原汁原味”的初版本,一向是研討者和保藏家感興趣的一件事。
深吸一口氣,林逸決定不再和這個難纏的李老闆打嘴官司了,就說:“既然你已經說了,我就隨便挑一本,也算冇白來你這裡,可好?”
林逸想要細心翻看這本書的內容以及版權頁,卻怕打草驚蛇,冇體例,這個李老闆猴精的很,隻要發覺你對這本書成心機,就立馬會痛宰你一番。
起首他曉得,“名家名著”是民國書刊保藏的一大熱點。此中,尤以魯迅、林語堂、徐誌摩、周作人、張愛玲、張恨水等聞名作家的文學作品最受歡迎。因為受政治、經濟和文明等諸身分的影響,民國期間的圖書印量一向不是很大。經曆幾十年的風雨而儲存至今的名家名著,即便被歸入“近世罕見之本”,也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