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上,林逸之前倒也打仗過黃俊東的書話著作,特彆這幾年趁著“書話熱”當口,本地有幾家出版社就翻印了黃俊東的書,一本是陝西出版社的《克亮書話》(克亮是黃俊東的筆名),一本即用了原名雲南出版社出版的《獵書小記》,兩本書,裝幀之差,令人髮指。
比如說黃裳最馳名的《錦帆集外》,民國出版署名毛邊本,曾以8888元的價碼成交;《珠還記幸》,2006年出版的署名本,限量100冊,則以3500元的價碼成交;《舊戲新談》,1948年開通書店署名本,2800元成交;除此以外,黃老的《來燕榭書跋》,《前塵夢影新錄》,《榆下平話》,《劫餘古豔》,以及一些批評集等,隻要有了黃老的署名,那就都成了黃裳迷們追捧的寶貝。
當然,對於林逸來講,既然來到了這裡,天然不會去買大陸版的書,隻會挑一些本身感興趣的港台版圖書。
遵循歐陽老先生先容說,黃俊東之書話於珍籍版本、人物掌故、藏書票、木刻版畫、西洋文壇,悉皆瀏覽,各種分歧層次的愛書人都能夠從他的書話裡找到共鳴。黃俊東的書話能夠從《新文學作品的初版本》,忽地騰躍至《柳敬亭有話本傳世嗎》;從《周作人暮年書劄一百通》騰躍至《食的學問和睡的題目》;從《魯迅作品在日本》跳至《西西裡墨客郭新摩都》;從《從翻版書說到阿英》跳至《西班牙老作家阿左林去世》。比擬之下,很多本地的書話作者在遍及性和興趣性上,均不及黃俊東的自在安閒。
不過---
這三本書話書,按出版時候排是,《當代中國作家剪影》(1972年,未標印數)、《書話集》(1973年,印數兩千冊)、《獵書小記》(1979年,印數五千冊)。
見林逸彷彿還在躊躇,歐陽先生就又從書架上取出兩本書,熱忱地說道:“這兩本也是黃先生的著作,是我之前一塊保藏的,你如果喜好的話,便宜給你。”
在書話中,極少有書將“魯迅”寫錯的,林逸見過三本謄寫錯,一本是很脫銷的吳興文先生的《我的藏書票之旅》,還是在很著名的三聯書店出版,內文有一處竟然將魯迅錯印為“魯訊”;另一本是《蠹魚集》,在目次頁很奪目地錯為“魯訊”;很遺憾,黃俊東《書話集》第568頁的圖片申明錯得更搞笑:“魯迅在日本仙台學醫時與學友留影,最左者即為魚迅,……”魯魚亥豕的典故真的有了當代版。
為甚麼會挑選在這麼不起眼的位置?大抵是因為這裡房租高貴,位置偏僻一些,能夠少出些房租。
縱觀上麵令人難以置信的出售代價,就會發明,這些書除了一些比較老舊外,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署名本。
讓林逸想不到的是老先生竟然非常熱忱隨和,他說話語速很慢,口頭禪是“你要乜野書我幫你揾(你要甚麼書我幫你找)”。特彆當他曉得林逸是從大陸來的,那就更加熱忱的不得了,竟然用生澀的港普和林逸交換,還說本身有很多書友和朋友都是大陸那邊的,熱忱的態度與普通人瞥見大陸人那種冷酷迥然相反,或許這就是香港新式讀書人涵養出來的君子風采。
除此以外,黃裳圈粉無數,在文明圈更有一大幫“黃裳迷”,被譽為最猖獗的“黃粉”,凡是黃裳初期的著作,都被他們炒成了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