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近年來,老報紙在保藏市場上卻貶值很快,一些存世極少的報紙創刊號、終刊號、號外、增刊等賣到幾千元,上萬元乃至十幾萬元也不希奇。保藏老報紙雖能貶值贏利,但老報紙保藏中一樣也存在著必然的風險。
說完這話,林逸挺直腰桿,顯得非常高傲。
一是受時候身分影響。時候越久,越難保管,代價越高。一樣是群眾日報,1948年版高出1966年版上百倍。
如千年更替、港澳迴歸、建國50週年等題材,各報多數濃墨重彩,經心推出幾十版至百多版的收藏版和記念專刊。有些報紙還獨辟門路,出版了金箔微縮報和絲綢報。以上這些報紙,將訊息性和藝術性融為一體,具有新、奇、特的特性,有較高的觀賞、保藏和研還代價,如一張1997年的《文彙報---七一特刊》彩色絲綢報,售價竟高達5000元,對這類異型報紙,集報愛好者也可多存眷,隻要價位適中,也可恰當買進。
或許是本身想多了,以為此人是可造之才,本來……唉,人老了,不免目炫。
林逸對於老報紙保藏倒也有一些熟諳,畢竟也屬於舊書保藏中的一個種類,以是就非常詳細地給海百川先容了報紙保藏的一些要點。
海百川擺了擺手,很誠心腸說道:“運氣也是氣力的一種,不過還是需求你有過人的眼力和見地。撿漏練的就是這兩樣東西,由此可見,林生你但是深藏不露啊。”
以他多年的眼力勁,謹慎地察看了半晌,但是看不出任何出彩之處。
林逸大搖大擺地走來,晃了晃手中的湯勺,一點也冇有被宰的憬悟:“海老闆,現在下定論還早了些,萬一我賺了呢。”
海百川站在不遠處,旁觀著林逸“淘寶”和“殺價”的全部過程,臉上忍不住暴露無法的笑容。
究竟上,這也難怪海百川有眼不識寶,報紙保藏本來就很小眾,他是開拍賣公司的,普通接辦的都是古玩玉器瓷器書畫等,那裡打仗過老報紙這類小眾東西。
二是受存世量多少影響。因受當初發行量大小、政治身分或保管前提影響,老報紙存世量越來越少,特彆是束縛區報紙、百姓黨統治期間的報紙、文-革時候的報紙已大量燒燬,存世更少,因此代價更高於普通報紙。同時受保管前提影響,南邊氣候潮濕多雨,難於保管,官方存量會更少。
不就是一張報紙麼,嗯,貌似老了點,字體是紅色的,4開大小,這也是寶貝嗎?
“甚麼,2萬8?”海百川驚奇的不是這兩萬多塊錢,這點錢他還放不到眼裡去,而是驚奇林逸撿漏的“利潤比”。
試印報因存世量實在太少,至今尚未引發集報界真正正視。2004年5月一場拍賣會上,創刊僅3年的《京華時報》創刊號第一張試印報竟拍出了11萬元的天價。
保藏老報紙除了須具有已上3個身分外,還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麵。
“不消看了,林生,你好生奸刁,拿我尋高興,太不刻薄了。”海百川笑道。
林逸伸手將包裹湯勺的那張報紙剝了下來,謹慎翼翼地攤開,說:“海老闆,我可不會做虧蝕買賣,你看,我不是趁便撿了個小漏麼?”
林逸很無法,現在將那張報紙完整攤開,對海百川道:“先生請看,這張報紙看似淺顯,隻是年代長遠,日期上麵也很清楚,1946年5月15日,屬於民國期間的報紙,不過這份報紙又是《群眾日報》,以是在我們舊書保藏界,被稱之為‘紅色文獻’。當然,僅憑這兩點,還稱不上是甚麼寶貝---您再看這幾個字……”